重现:《漫步谢贤街》 ( 撰文 /【林涛】 ; 资料/吴仕铨 ; 美工/ 潘兆韦 )链接:Phố Tạ Hiện - Thủ Phủ Bia Bụi - Phố Cổ




链接:
Phố Tạ Hiện - Thủ Phủ Bia Bụi - Phố Cổ  [2020-04-30] -网友评论: 0

Posted by zcadmin @ 03:57 AM MDT [ Comments [25]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熟悉的地图,熟悉的大街小巷,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读铨的文章,倍感亲切。谢!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Q (IP: 14.209.74.52) on February 17, 2011 at 10:19 PM MST #

岑公巷的另一端,1954年之前的确是河內另一个红灯区.
在1954年10月10日之前一晚,河內华运青年就在此区大写了"中越友誼',牢不可破萬岁"的標語,口号.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February 17, 2011 at 10:30 PM MST #

熟悉的大街小巷,是我们经常走动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行箔街,到幼儿园时必经过次街。有一回,保姆还没来接我,就自己回家,结果迷了路,还是一位好阿姨把我送回家的啦!1952年我家就搬到行蒲街了。不知哪位好阿姨是谁?我心里一直在谢谢她。希望能看到更多此类文章。当然,在这里向推荐好文章的热心人及作者致谢。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思远 (IP: 118.251.80.115) on February 18, 2011 at 12:15 AM MST #

又見到涛哥(ông ho)妙趣横生的文章,犹如重温昔日河内华侨小圈历史,百看不厌。涛哥笔下生花,对河內华侨近代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不看此文,本人一直就以为"岑公巷"真的是以"祐昌公"的"岑"姓,名之的街道。如無估错,涛(ho)兄内子的外婆家,亦是岑家一脉呀..。如有机会希望ho兄用虛构与缩影形式写篇章回小說"广乐春秋",包我等看客將会笑到Lăn đất。"广乐西施"最后花落谁家?庶或插在那坨牛屎上....呵呵。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剑湖客 (IP: 173.181.87.147) on February 18, 2011 at 11:51 PM MST #

"担水皇后""广樂西施"或"豆腐西施"都是同一其人,現居住在美国,加州,罗省.十幾,二十年前在\罗省越棉寮华人联誼会联欢晚会上都碰上她,現在都有七十多岁了,其夫也是河內华侨,但一句中文都不懂,是Tay choi Ha noi,家住在Pho Hang Ga 福华兴糖果家斜对面,其父(光伯)是金匠也是河內著名钻石鉴証专家.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February 19, 2011 at 07:36 PM MST #

<<HA NOI 36 PHO PHUONG>>, 經已刊登了第4篇,每一篇均作出詳盡的描朮及佈道.从历史显赫人物,街名耒由, 至都市每一朝代, 每一段落的 政局动蕩 .市面的兴衰景况.一一作出了真实的佈道 . 文章又道出了,凡是華僑聚居的地方,必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餐室食肆,戏院, 剧院, 寺庙, 中草药店鋪, 冰室等. 市面常一片兴旺. 虽然我們長期居住在都市 ,但也不一定熟透,所有街道 及店鋪名称.
感謝潘兆韦,林涛,吳仕铨三位才华出众的学兄, 把以往值得勉怀的, 扣人心弦的故事 , 经精心的处理,詳細地記錄下耒, 編寫成一幕动人的故事,以飧讀者.這是一個很好的创举,很好的做法.请繼續发揚下去.
在這里,请讓我再一次感謝三位劳苦功高的學兄.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174.7.123.212) on February 20, 2011 at 02:52 AM MST #

丁烈街还有两挡著名的凉拌粉是分别由两家华人专去谅山学会后善改料材,调味符合河内人口胃,四角钱一大碗,要想更爽口要求档主附加海哲(附加一角钱)使得客人开心的来满意的去(vui long khach den,vua long khach di)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梅花 (IP: 94.195.206.21) on March 01, 2011 at 04:44 AM MST #

丁烈街还有两挡著名的凉拌粉是分别由两家华人专去谅山学会后善改料材,调味符合河内人胃口,四角钱一大碗,要想更爽口要求档主附加海哲(附加一角钱)使得客人开心的来满意的去(vui long khach den,vua long khach di)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梅花 (IP: 94.195.206.21) on March 01, 2011 at 04:46 AM MST #

凉拌粉我就喜欢姓梅的挡口,吃時开胃,酸,甜,辣而不苦.合河內人的胃口.很滿意.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March 01, 2011 at 06:10 PM MST #

記得当年住ngõ trung yên,在其街口左右边,有两檔phở chua ngọt。软软的鮮河粉,淋上红色的酸甜卤味献(芡)汁,上面铺着几片爽滑的卤水猪肚及鹵水猪肝,再洒上若干炸番薯片及炸花生之类的香口东东,富者再加一毫子,追添脆香软滑海哲,那便是绝配的珍味佳肴。四五毫子一碗这玩意,对当時早攴只有五分,一亳的学生仔我们,手里只能紧揑着那毫子,把流到嘴边的口水,硬是吞回肚里.....。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剑湖客 (IP: 173.181.87.147) on March 01, 2011 at 08:15 PM MST #

174一帆学兄真有回味,谢谢您的邦衬,常来食客.谢谢剑湖客还没品赏过仍记得一清二楚各凉拌材料本人差点望了,非商不富,家境很好,但好景不常在,后来政府逼迫着各私人经营组成合作社,不久战争暴发(抗美)各自疏散逃备战火,人去楼空,家父还在家里烧干饼(banh quy xop)批发给农村商人,一段时间后就携带全家回乡(中国顺德)定居了(1967年)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梅花 (IP: 94.195.206.21) on March 02, 2011 at 04:46 AM MST #

ngõ 6 tạ hiện内还有三位中医師.他们的后人都已定居加拿大.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街坊 (IP: 70.53.48.51) on March 02, 2011 at 03:13 PM MST #

Ngo 6 Ta Hien 內还有英姐(何家)一家.我们在觧放前或觧放后在河內粤东会館幼乘稚園上学都知到有英姐在学校里工作.她的后人是不是还留在越南?知情人請告知.多謝.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March 02, 2011 at 05:48 PM MST #

ngo 6 Ta Hien 以前还叫 Ngo hang buom.因为它可通往行帆街49号.即解放前"黑白"广告公司.解放后,董,李,李,邓等户和友谊塑胶合作社社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关恩 (IP: 141.158.60.118) on March 02, 2011 at 07:16 PM MST #

友誼塑胶合作社社址应为行帆街47号前"联泰"餅家楼下.
"黑白"广告公司少東,董二少現居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場.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March 02, 2011 at 08:01 PM MST #

本人所知何家大小姐定居法国,但已身故,还有两少爷定居加拿大.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街坊 (IP: 70.53.48.51) on March 02, 2011 at 09:21 PM MST #

số 3 Tạ hiền 有陸榮記书店,số 7有朱君美chả nem cua bể.số25 有春香茶室,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70.53.48.51 on March 02, 2011 at 09:38 PM MST #

不親口品尝过,就能記得如此清楚?呵呵,那简直係神仙。剑客囊中羞涩,只能把錢作最大最值的使用,那是专等梅花老叔不在把档時,就溜进去。表公给我特惠,一整碗滿到爆,大块朵颐。若梅花老叔在,小子安能享此?几十年的机密現在解了,哈哈。
順提一下,如沒估错,英姐的后人起碼有一兒媳孙等在加國爱城。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剑湖客 (IP: 173.181.87.147) on March 02, 2011 at 09:53 PM MST #

何家大小姐是何碧桃,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在班里唯一唸得烂熟"木兰从军"一課的学生.
Ta Hien So 7有Chu My (朱君美).觧放前是做水客,是我家的常客(攻打四方城).觧放后做飲食行.得知:居在美国和現在....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123.212) on March 02, 2011 at 10:50 PM MST #

ta hien荣记 那间书店小时我经常去租公仔书看如西游记,小乐园等.七八年代店主老板买备水桶,干粮,榄绳,柴油等准备出海防下船投奔大海,他叫我一起去,我拒绝了他班船,以后一直打听着而没他船生死消息.
同巷邻居的王婶也组织下海逃难,她细舅当大公,当时只收我们一千盾一人,小孩免费,但也拒绝了,也不知她们的下落,我只探索自己的命运而已.
提起凉拌粉就咀馋了,满口唾液,难以形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梅花 (IP: 94.195.206.21) on March 03, 2011 at 04:57 AM MST #

ngo 6 ta hien 内的英姐是否何如发同班的母亲,我在04年在多伦多见过何如发一面只要找到他就明英姐下落了吧英姐丈夫在大海茫茫之济不幸过逝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梅花 (IP: 94.195.206.21) on March 03, 2011 at 05:14 AM MST #

"英姐 "___一个當年普遍小学生們都熟悉的親切稱呼!長期一直兢兢業業
地為幼稚園和中華小學校工作,英姐也可稱為大家同学的"集體回憶"人物。
記得英姐的丈夫當年還是在河內顯赫聞名的华僑舞獅团、負責打大銅鑼的成員。
如发学兄、如宝同学大家都不会陌生。巷內還有河內華僑界繪画傳統國畫
頂尖級的兄弟倆___殷澤民(已故)、殷澤政同学,可以說巷內的同胞、校友,乏才華出众的人物也。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百川 (IP: 14.198.158.66) on March 04, 2011 at 04:07 AM MST #

摘录《天下为公》越南河内唐人街--行​帆街历史资料( 吴仕铨整理推介)一文的部份留言补充谢贤街(即广乐街的轶事)参考:
“ --------孙中山平生最喜欢题写的内容,可能莫过于“天下为公”。
孙中山题词的内涵在于他的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体人民:“真正以人民为主”,这就是孙中山向人们展示的“伊甸园”---天下公平。
在久远年代,有关日新楼和火柴厂的一些坊中传闻:
一 照片中确是行帆街41-43号”日新楼 “遗址,它居于全条街的中段,是与谢贤街 (上世纪50年代前叫广乐巷) 丁字路囗处,它侧墙沿谢贤街伸延约三四十米(亦属广乐巷一部份),是东莞藉谭氏所营建.
据说,当年的”日新楼”是东商贾谭惠南(谭友初先生的太公)所经营,孙中山曾在此居留领导同盟会的活动.但在史料记载却没有谭姓同志在其革命活动中出现.他是否属隐蔽特工?
二,据说,”火柴厂”是商贾谭云轩(谭庆馀校友的太公)开办的越南第一家”火柴厂”. “火柴厂”是否在陈兴道机械厂早前旧址? 抑或是河内统一火柴厂的前身?.
上述两点史料尙未有记载. 有待各位热心人士努力发掘;尤其谭氏后人若能在家谱中或记忆口述中给予史学界和读者分享其辉煌业绩,实是至所厚望!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08.52.50.121 on January 28, 2014 at 01:28 AM MST #

----------做为谭家的后人,我们也在着手做一些关于那段历史的寻访,老一辈的人都大都年逾古稀了,时不我待啊,我还就得家里以前吃饭的筷子还有日新楼的标准,我得找出来好好保存。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linda li (IP: 99.237.103.154) on October 22, 2014 at 02:33 PM MDT #

----------支持!好像日新楼和火柴厂最后都归于谭云轩了,谭云轩又交给他的儿子谭世英打理,最后二战爆发,日本入侵河内,最后分散,谭家一部分留在河内,谭世英这一系撤到当时的越南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一部分回到中国,另一些谭家的后代分别去了美国、加拿大和澳洲。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Tom Tan (IP: 70.28.77.112) on October 23, 2014 at 06:12 PM MDT #

----------早期幸獲此文,遂與研究文史之朋友傾談此事,然後得到一些資料,可以回應下上面說史料沒有記載譚家的評論:
在《孙中山全集 第四卷》,P568頁,記載了谭云轩曾被大元帅府任命为河内筹饷委员。
在《亲历辛亥革命 见证者的讲述》上册 一篇李福如寫的《革命黨人在越南的活動點滴》也記載了日新樓與革命黨人的故事。
而越南同盟会,出力最多的是黄隆生。黄隆生后来长期担任广东中央银行、广东省银行领导
有興趣可以翻查資料

另外,想知道譚惠南與譚雲軒是什麼關係?從上文看感覺是兩兄弟,但小時候聽長輩講只是譚雲軒自己過去越南打工的,所以存疑,謝謝!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Ben Tam Hok-pan (IP: 41.66.226.132) on October 28, 2014 at 09:34 AM MDT #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6.245.155.37 on May 02, 2020 at 08:16 AM MDT #

以前我們河內居民說廣樂巷為Tạ Hiền 街。正如文中林濤先生(Anh Ho)寫的,Tạ Hiện (謝現)才對。街頭、街尾的街道名牌,今都改為:Tạ Hiện .
使得現代的年輕一班中華小學同學,清楚知道孫中山先生在河內臨時居所的"日新樓"。是河內中華小學李月愛老師在行帆街的往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206.116.27.10) on May 02, 2020 at 12:24 PM MDT #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206.116.27.10) on May 02, 2020 at 12:29 P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visitor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