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万辉撰写文章《缅怀母亲》延伸阅读图片(冼尔福提供)
富婶(黎万辉的母亲),正在为侨中(战争环境下疏散地点)老师准备饭菜(1072年)。
侨中师范班开学典礼纪念照。
师范班的婆湾学生
“白龙尾岛和婆湾岛也有一批学生来读师范,母亲为他们煮饭而且对他(她)们特别关照,知道他们远离家乡,来回一次也不
容易,把他们当作自己子女一样看待,他(她)们也把我家当作自己家一样,肚子饿了就找到我母亲:"富婶,肚子饿了,有什么
吃的吗?”母亲立即找出家中可吃的东西给他们吃,或者煮上面条给他们填饿肚,平时煮饭时母亲有意识多煮些饭菜留着,
这班师范哥(姐)(母亲这样称呼他们的)对母亲也是非常感恩,特别是婆湾的那班师范姐如:林玉芳,黎玉珍,郭玉莲,何香兰等
回到婆湾工作后,不时寄些咸鱼,海味等给母亲,后来走难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定居后,每年春节都寄些钱给母亲,我记得曾寄
过钱给母亲的有:陈健,碧容,刘与康郭彩霞夫妇,林玉芳,郭玉莲,庞美玲,龙洁冰...等由此可知他(她)们对母亲的情谊多么深。”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一、历史镜头的珍贵性
这三张照片如同时间胶囊,精准捕捉了1972年越南战争环境下华侨中学的生存状态。第一张中富婶在简陋厨房准备"一饭一汤"的场景,生动体现了"烽火中的师生情"——物质极度匮乏却坚守教育火种的精神,简单膳食背后是超越血缘的人文关怀。
二、构图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一张照片的"蕹菜清汤"与"白米饭"形成视觉诗学:清汤象征纯粹的教育理想,白米饭隐喻知识滋养,简陋厨房恰是乱世中的精神堡垒。
第二张山坡上的师生合影颇具深意:53张笑脸与竹林同框,暗示教育如竹"破土而出"的韧性,山坡视角暗喻"教育奠基未来"。
第三张的九人合影构成微缩文化图谱:师生围聚展现教育传承,婆湾地名暗示中华文化的海外生根。
三、文字与图像的互文美感
黎万辉《缅怀母亲》与冼尔福提供的图片形成情感闭环:"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的标题既指血缘亲情,更暗合教师群体为学子构筑的精神庇护所。延伸阅读的设计使私人记忆升华为集体历史。
这组材料通过个体叙事展现了战争年代教育者的文化坚守,其价值不仅在于历史记录,更构建了跨越时空的教育诗篇——在炮弹与炊烟之间,知识仍在竹棚里生长。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September 27, 2025 at 07:29 PM M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