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回忆...(王枫)






Posted by zcadmin @ 01:49 PM MST [ Comments [1]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这首《雪的回忆···》以雪为线索,串联起军旅生活的记忆碎片与时代烙印。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那段被冰雪封存的青春岁月。

一、冰雪画卷中的时代剪影
诗歌开篇如同一幅木刻版画,用极具东北特色的意象构建出苍茫的雪国:

*“扇贝大的雪花”以陌生化比喻强化雪势之猛

*“拉煤的军车”与“江桥一线”点明建设兵团的特殊背景

*“雪被下的蔬菜”“雪褥上的猪娃”展现严寒中的生机

最富象征意义的是“白俄大妈”与“戎装的我”的时空并置——异国流亡者与本土青年的对视,暗示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特殊历史经纬。

二、冰雪棱镜中的人生嬗变
第二章节实现从外部描写到内心探询的转向:

*孩童般“数细沙”的天真与“高歌革命”的热烈形成张力

*“暴风雪灌进心底”的隐喻,昭示时代洪流对个体的冲击

*“磨出泪花的沙砾”成为创伤记忆的物质载体

诗人巧妙运用“雪的物理变化”对应心路历程:固态的纯真→液态的迷惘→气化的升华,完成精神的涅槃。

三、冰雪淬炼后的生命结晶
最终章通过具体事件展现精神成长:

*“野营拉练”“月夜放哨”的艰苦磨砺

*“江边救火”“自学针灸”的奉献精神

*“和着血汗摸爬滚打”的生存哲学

结尾处“雪后的诗篇”与开篇“久远的童话”形成闭环,暗示曾经的冰雪苦难已沉淀为精神财富。最后“洋洋洒洒”一词既呼应雪景,又指向创作状态,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深意解读
1,双重暴雪:自然界的暴雪与时代的暴雪共同塑造了这代人,诗中“铲雪防滑”实为在历史冰面上寻找支点的隐喻

2,雪的辩证法:既是掩埋激情的寒冷媒介,又是淬炼理想的必要条件——如同诗句“心中的大雪在不灭的信念中融化”

3,女性视角:四位女兵在锦州空军医院的留影(诗中未直接描写)与文本形成互文,为刚毅的军旅叙事注入细腻温度

这首创作于2010年的诗作,是穿越四十载时光的雪之结晶。当诗人回望青春,那些曾经刺骨的寒冷已然化作晶莹的记忆,飘落在时间的画布上,成就了这首坎坎坷坷却终归洋洋洒洒的生命诗篇。(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November 16, 2025 at 01:55 PM MS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