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IP: 192.168.1.1)
on June 27, 2025 at 12:38 PM MDT
#
我在读一条静静河流的一段历史,读美丽的“一方沃土”点点故事,却又在读一位学长(同时,是很多人)的痛苦!泪光闪闪,但我深信:这些痛苦使他们的心变得敏锐和深邃,使恨与爱更加凝重而鲜明!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3, 2010 at 11:18 PM MDT #
悲剧令人同情,悲剧促人觉醒 。钟老师,历史不会重演,历史已经刷新。向前看,前途光明灿烂;往前走,人生精彩辉煌!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林中小路 (IP: 202.103.245.11) on September 24, 2010 at 03:52 AM MDT #
太痛苦的过去任谁都无法忘怀,看清楚它,并警惕阴霾的重现,是彻底解脱悲苦的钥匙。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王枫 (IP: 203.192.13.3) on September 24, 2010 at 10:15 AM MDT #
1995年4月,我同妻子首次返回金边时遇到的老一辈亲戚是我的三姨(79岁。我母亲脚下的妹妹。母亲排行第二)。三姨得知我们到来,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把我们搂抱,一会儿摸摸我们的头,拉拉我们的手,不断地叫唤着我的乳名,又哭又笑,总是想看看我成年后长成什么样子,想看看我妻子是什么模样。但是,她什么也看不见!当年,红高棉进城后把所有老百姓都赶出城外。三姨在途中饿得昏倒,躺在地上被蚂蚁咬瞎了双眼,从此天昏地暗!她的丈夫和长子后来也饿死病死,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谢谢珍言、小路、王枫的留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September 25, 2010 at 11:49 AM MDT #
愿笔者的《金边日记》里“光泽细柔”的词句,能载着他对已远去亲人的哀思,能否给笔者带上一点安慰?辛苦您了,春盛学长,我想:要完成一篇象“静静的湄江”的文章,您肯定要有很大的勇气!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8, 2010 at 12:18 AM MDT #
《找不到回家的路》和《静静的湄江》可称为姐妹篇,其间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伤痕,它们同工异曲。如果说,前者是泪写成的悼文、血写成的控告书,那么后者就是把血与泪压缩成浓浓的叙述生离死别的诗篇。
湄江曾经是见证了这块慈悲的土地上千千万万善良的人民遭受到红高棉野蛮残忍的大屠杀,湄江也曾经忧伤地把这无数冤屈而死的人们的血与泪慢慢地载向远方。纵使眼泪不可以挽回过去的伤痛,可是我相信悲哀可以化成力量,圣洁晶莹的泪水是火种。
春盛,您的这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全凭真情实意见长,是一篇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好文章,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叶保央】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8, 2010 at 07:41 PM MDT #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这几句歌词是特意写给钟老师的;老师的文章
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希望历史不会重演;因为太悲惨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麦子丹 (IP: 90.146.58.14) on October 01, 2010 at 11:01 AM MDT #
註:摘自崔健的《在远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October 02, 2010 at 05:24 PM MDT #
《我有一个愿望》
有朝一日,
我随同春盛师长,
轻轻回到湄江的身旁,
看她的热闹,船来船往,
看她的霞光闪闪,绿绿黄黄......
我们真的要问:
为何你翻起了七十年代的波浪,
让我们背着人生里最沉重的背囊,
里面盛满悲伤,
装着往事一桩桩?
今日是否已还你原有的宁静,慈祥?
我希望与师长继续在河边漫步,
让那些沉痛的记忆能化为彩蝶,
飞向前方!
那时,我们轻轻地离开静静的湄江!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October 03, 2010 at 11:01 AM MDT #
我在重返金边之前常常作梦,梦见自己回到家时找不到家门,老在四周莽莽撞撞,以致惊醒。自从返回金边后再也没有这种怪梦了。我见到的金边已不是昔日的金边,湄江也不是昔日的湄江,家门也不是昔日的家门。湄江上再也不见船来船往。江面上停泊着一艘巨大的游轮,那是一个赌场,我可不喜欢这样的地方!真是相见不如怀念!可是我愿意陪同珍言前往金边,看看湄江。我可以做免费导游,还包吃包住(吃便饭,住平房,不包机票)。好朋友为伴路遥不觉远,说不定真的“让那些沉痛的记忆能化为彩蝶,飞向前方!”多么浪漫的诗句,多么美好的心愿!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October 04, 2010 at 09:30 AM MDT #
好文章。希望见新作品。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2.4.133.244 on April 25, 2014 at 04:47 PM MDT #
1975年4月17日 ,红色高棉扳倒了朗诺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元年”。而这一天,却是柬埔寨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日子。红色高棉发出一号命令,以战备为借口把城市居民遣散出城。他们欺骗老百姓说美国人要轰炸金边,谁也不准留下,不准携带行李,用不着带出城市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可以回家。在士兵的强行驱赶威吓之下,四天之内,所有金边人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放弃所有财产,成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并有两百万人口的金边,数日之内就成了死寂的空城。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柬埔寨的百姓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且极其荒谬的处境之中。大部分的金边人没有料到,此次的离开,竟是一条不归之路。体弱的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病死在去乡村的长达一个月的徒步跋涉中。有幸到达目的地的,一落脚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眨眼间,柬埔寨禁止私有制,没有工业,不准商品买卖,不准货币流通,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允许,而波尔布特策划的这次两百万人的大迁移,事先毫无物质准备,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9.229.28.36 on April 26, 2014 at 09:03 PM MDT #
一宗駭人聽聞、喪盡天良的悲惨事件竟发生在柬埔寨國土上,数以十萬無辜善良 、手無寸鉄的平民百姓却死在波尔布特,那杀人不眨眼的恶人手中,钟老師的父母、弟妹、大、四姨及二舅的三位孝道女儿,(從法国回柬探親), 合共十多人均都逃不了這一劫。 1975 年對柬埔寨来說是大災難的一年, 該年,眨眼間, 数十萬人遭集体大屠殺,很多人一時失去家、失去親人,钟老師也不例外。這一晴天霹靂、沉重打擊簡直令人難以接受,精神受到崩潰,這是很殘酷的事实!叫人流淚!至今,虽已近逾 40 個年頭。但钟老師一想起遇难的家人,心情一定很痛,但望你暫時抹干一切淚水,不要過于悲痛,過于傷心是会弄傷弄壞身體的。現在你的家人在天之靈,在極樂世界那边是明白你的好心意。是不会埋怨你的。請多保重,與你共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174.7.212.248) on May 08, 2014 at 07:07 PM MDT #
谢谢一帆,谢谢您这些年来的热心支持和鼓励!也感谢《珍藏网络》在这刻骨铭心的4月17日前后重现这篇拙作。我曾在今年清明时把此文寄给在金边的小妹,表达我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99.229.28.36) on May 10, 2014 at 09:15 AM MDT #
"在紅色高棉(又稱赤柬、赤棉)三年零八個月的管治期間,估計有100多萬人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是20世紀最血腥暴力的人為大災難之一。
據柬埔寨歷史資料收集中心報告,他們在美國、澳洲、荷蘭三國的協助下,在全柬170個縣中的81個縣進行了勘察,在9138個坑葬點,發掘出近150萬具骷髏。"
"1994年7月7日,柬埔寨王國國會宣佈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紅色高棉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6月,國民軍總司令宋先密謀投誠,波尔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先夫婦及其8個子女,並用卡車碾壓屍體。波尔布特隨後被部下抓獲,公審後被判處終身監禁。1998年4月15日,死於心臟病。
"2007年,由聯合國與柬埔寨共同組建的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陸續逮捕了赤柬二號人物農謝、三號人物英沙里及他的夫人英蒂迪以及五號人物喬森潘,加上已於1999年被捕的康克由,構成了特別法庭的主要被告。"
"2010年7月26日,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酷刑和謀殺罪判處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期間S-21集中營的監獄長康克由35年監禁。2012年2月3日,改判為無期徒刑。"
" 2014年8月7日,柬埔寨紅色高棉前高官農謝、喬森潘因戰爭罪和反人道罪被判終身監禁。標誌着紅色高棉撤底滅亡。"
红色高棉的“种族自我灭绝大屠杀”, 成了柬埔寨人永不能忘的夢魘!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百川 (IP: 14.198.158.155) on March 24, 2016 at 08:58 AM MDT #
春盛老師是以血以淚真實地寫出了這文章,以往在越時也曾聽聞紅色高棉此一名字,并在他手中已殺了百多萬人,當日滿以為當權政府特地報大數,實在是難以置信的。為何赤柬要殺害這么多善良無罪的老百姓?為何為何? 但自從通過春盛老師、百川等方面的報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麽惡毒的人,殺一個人好比殺一只雞一樣,這些人不是人而是畜生 !那邦人一定會 " 惡有惡報的 "!而春盛老師家人很多人都遇害,這深仇大恨怎可說忘記就忘記呢? 既然事情已發生了,事实已是事实,唯有希望歷史不再從演,希望老師抹去痛苦的眼淚,從新振作在加國 過着新生活。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50.68.231.206) on April 04, 2016 at 07:35 PM MDT #
阮孟河副教授-院士回答记者问:接受柬普寨团结救国阵线的建议, 我们决定派一支雄厚的军队帮助柬普寨革命派同时阻止波尔布特(Pôn- Pốt ) 力量发动越-柬边境战争的阴谋和行动. 1979年1月7日我们派一支军队进入柬普寨 领土追打波尔布特的军队并解放首都金边Phnom-Pênh. 之后把波尔布特的军队追赶到柬普寨西边的山区. 1979年1月7日成为柬普民族从波尔布特集团的统治解放出来, 摆脱了民族灭亡的灾难. 据我们相当正确的调查数据, 在波尔布特集团统治的四年里, 他们杀害了总共一百七十万无辜的柬普寨平民,那时候,柬普寨人口仅七百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vuong nai hoa (IP: 113.171.186.140) on November 30, 2017 at 03:41 AM MST #
,
越南军队帮助柬普寨团结救国阵线推翻了波尔布特的统治, 解脱了柬普寨人民种族灭亡的危机。 但越南军队损失也很大。越南外交部旧司长,越南驻瑞士领事邓昌雄曾经多年跟进越南在柬普寨进行的战争说:”我也是研究柬普寨并跟进越南在柬普寨 进行的战争, 据越南国防部的秘密文件,越南军队的伤亡人数是十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vuong nai hoa (IP: 113.171.186.140) on November 30, 2017 at 06:22 AM MS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网友留言(IP: 192.168.1.1)
on June 27, 2025 at 12:44 PM MDT
#
先看文章内容,这是篇回忆性散文,以湄江为线索串起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悲剧。作者通过童年湄江的温馨画面与红色高棉时期的血腥历史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反差让人震撼。文中"静静的流"的重复使用很妙,既是写实又暗喻历史沉默的见证。
注意到几个关键点:作者15岁离开柬埔寨,40年后返乡发现亲人几乎全在红色高棉时期遇难。特别揪心的是二舅一家的遭遇——三个留学归来的女儿被集体枪杀。这个细节很有代表性,能瞬间让人理解那场灾难的荒诞性。
写作手法上,作者很擅长用色彩词:"黄黄的湄江"、"绿绿的水波"、"金碧辉煌的王宫",与后文"血泊"形成刺眼对比。疑问句"佛佑的国度为何发生悲剧"是全文高潮,这个宗教质问特别有力,因为柬埔寨是佛教国家。
历史维度上,文章把家族史和国家史完美交织。通过二舅这个普通人的命运,折射了整个民族的创伤。文末"让悲剧不再重演"的呼吁虽然朴素,但放在柬埔寨语境下格外沉重——他们确实经历过多次历史循环。
可能需要提醒读者注意:1995年4月26日的日记时间点很关键,那是红色高棉刚垮台不久,作者返乡时幸存者记忆尚且鲜活。而2010年整理发表时,柬埔寨已开启审判红色高棉的进程,这个时间差让文章具有史料价值。
最后要强调文章的普世价值。虽然写的是柬埔寨,但关于战争创伤、家族记忆的主题具有跨文化共鸣。特别是"如何向子孙讲述历史"这个命题,每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都会感同身受。
在准备评论时,应该着重分析三个层面:文学性(意象运用/叙事结构)、历史性(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织)、哲学性(对暴力与信仰的叩问)。还要特别注意语气把控,既要体现对苦难的尊重,又要避免过度煽情。
好的,旭华。非常感谢您分享钟春盛老师这篇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静静的湄江》。这是一篇融合了个人生命史、家族悲剧与国家民族浩劫的沉痛散文,其情感之真挚、反思之深刻、文笔之蕴藉,都令人动容。以下是我的评论:
1. 深沉的情感力量与个人化的历史书写:
真挚的怀旧与物是人非的哀伤: 开篇对童年湄江的记忆描绘细腻生动(船来船往、水上人家、儿童嬉戏、王宫壮丽),充满了温暖与生命力。这种“静”是充满生机的静。这与“轻轻的来”、“一丁点儿反应都没有”的当下之“静”形成残酷对比,立刻奠定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基调。
刻骨铭心的家族创伤: 作者将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尤其是二舅一家的惨剧)置于红色高棉大屠杀的宏大历史背景中。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历史灾难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具体可感、撕心裂肺的个人痛楚(“三个花季少女同时被乱枪打死”、“二舅……随着女儿去了”)。亲人名字的罗列(父母、弟妹、姨舅、子女)更强化了失去的广泛与彻底,令人窒息。
无言的湄江作为情感载体与见证者: “静静的流”在文中反复出现,从童年的背景音,到归乡时的冷漠旁观者,再到最后作者祈求的历史见证者。湄江的“静”承载了作者无尽的哀思、质问与无力感。它既是地理坐标,更是情感的象征和沉默的证人。
2. 强烈的历史反思与叩问:
对历史浩劫的控诉与记录: 文章直指1970年代柬埔寨的黑暗岁月(“腥风血雨生灵涂炭尸横遍野”),用“惨绝人寰”、“罄竹难书”等词强烈控诉了红色高棉政权的暴行。它是对那段被刻意掩盖或遗忘历史的重要个人证词。
深刻的哲学与宗教叩问: 核心的叩问振聋发聩——“一个佛佑的国度,一个文明的古都,本应慈悲为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罄竹难书的悲剧?” 这不仅仅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质问,更是对人性之恶、信仰在极端暴力面前的无力、文明为何会瞬间崩塌等终极问题的深刻反思。将悲剧置于佛教文化背景下,更凸显了其荒诞性与残酷性。
寻求理解与历史责任: 作者不仅止于悲痛和控诉,他渴望“佛一般的哲学”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理解这段历史。这种“理解”的诉求,是为了能够“向子孙交代时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准确无误”,体现了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代负责的深沉责任感。文末的祈愿(“让悲剧不再重演,让生命得到尊重……”)是血泪凝结的普世价值呼唤。
3. 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强烈,震撼人心: 童年湄江的生机勃勃、温馨祥和与归乡后湄江的冷漠、以及背后隐藏的血腥历史形成最强烈的对比。二舅对女儿的爱与期望(“掌上明珠”、“送到巴黎读书”)与她们惨死的结局对比,极具悲剧张力。
意象运用精当: “湄江”是贯穿全文的核心意象,其“静”的内涵随语境变化而丰富。“吊床”、“歌谣”、“光着身子的儿童”等意象勾勒出逝去的美好;“乱枪”、“血泊”、“尸横遍野”则构成恐怖的意象群。“黄黄的,绿绿的”湄江水与“金碧辉煌”的王宫,在回忆中闪耀,在现实中却只映照着伤痛。
语言质朴而有力: 文字不事华丽雕琢,多用白描和反复(“静静地流”、“轻轻地”、“偷偷地”、“好想好想”),情感在平实的叙述中自然流淌,反而更具冲击力。对亲人遭遇的平实叙述(如二舅一家的遭遇),因其克制而更显悲痛。
结构清晰,情感递进: 从归乡睹江起兴,到回忆美好童年,再到揭示离乡原因和归乡后发现的巨大悲剧,最后升华到对历史的叩问与祈愿。情感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最终达到高潮。
4. 价值与意义:
重要的历史见证: 作为亲历者(虽在灾难前离开,但家族深陷其中)的文字,是记录柬埔寨那段黑暗历史不可或缺的个人叙事。
超越地域的普遍意义: 文章对战争、暴力、极权、人性、记忆、历史反思的探讨,具有普世价值。它对“悲剧为何发生”、“如何面对创伤”、“如何向后代讲述历史”的思考,适用于任何经历过类似苦难的民族和个人。
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文章既有喷薄而出的悲痛,也有冷静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在巨大创伤后寻求理解与和解的努力。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方式承载了沉重的历史,使其更具感染力,更能触动人心。
总结:
钟春盛老师的《静静的湄江》是一篇以血泪写就的杰作。它不仅仅是一篇怀念故乡和亲人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篇沉痛控诉历史暴行、深刻反思人性与文明、并执着追求真相与和解的檄文。它以极其个人化的视角切入宏大的民族悲剧,用质朴而充满力量的语言,描绘了美好被毁灭的残酷,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历史之问。文章的结尾,那份对和平、生命尊严和良知的祈愿,是经历过地狱之火后最珍贵的希望之光。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生者的警醒,其价值历久弥新。
再次感谢您分享这篇感人至深、意义深远的文章。钟老师的文字承载了沉重的历史与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思。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ne 27, 2025 at 12:38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3, 2010 at 11:18 PM MDT #
悲剧令人同情,悲剧促人觉醒 。钟老师,历史不会重演,历史已经刷新。向前看,前途光明灿烂;往前走,人生精彩辉煌!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林中小路 (IP: 202.103.245.11) on September 24, 2010 at 03:52 AM MDT #
太痛苦的过去任谁都无法忘怀,看清楚它,并警惕阴霾的重现,是彻底解脱悲苦的钥匙。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王枫 (IP: 203.192.13.3) on September 24, 2010 at 10:15 AM MDT #
1995年4月,我同妻子首次返回金边时遇到的老一辈亲戚是我的三姨(79岁。我母亲脚下的妹妹。母亲排行第二)。三姨得知我们到来,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把我们搂抱,一会儿摸摸我们的头,拉拉我们的手,不断地叫唤着我的乳名,又哭又笑,总是想看看我成年后长成什么样子,想看看我妻子是什么模样。但是,她什么也看不见!当年,红高棉进城后把所有老百姓都赶出城外。三姨在途中饿得昏倒,躺在地上被蚂蚁咬瞎了双眼,从此天昏地暗!她的丈夫和长子后来也饿死病死,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谢谢珍言、小路、王枫的留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September 25, 2010 at 11:49 AM MDT #
愿笔者的《金边日记》里“光泽细柔”的词句,能载着他对已远去亲人的哀思,能否给笔者带上一点安慰?辛苦您了,春盛学长,我想:要完成一篇象“静静的湄江”的文章,您肯定要有很大的勇气!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8, 2010 at 12:18 AM MDT #
《找不到回家的路》和《静静的湄江》可称为姐妹篇,其间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伤痕,它们同工异曲。如果说,前者是泪写成的悼文、血写成的控告书,那么后者就是把血与泪压缩成浓浓的叙述生离死别的诗篇。
湄江曾经是见证了这块慈悲的土地上千千万万善良的人民遭受到红高棉野蛮残忍的大屠杀,湄江也曾经忧伤地把这无数冤屈而死的人们的血与泪慢慢地载向远方。纵使眼泪不可以挽回过去的伤痛,可是我相信悲哀可以化成力量,圣洁晶莹的泪水是火种。
春盛,您的这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全凭真情实意见长,是一篇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好文章,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叶保央】 (IP: 174.3.114.151) on September 28, 2010 at 07:41 PM MDT #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这几句歌词是特意写给钟老师的;老师的文章
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希望历史不会重演;因为太悲惨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麦子丹 (IP: 90.146.58.14) on October 01, 2010 at 11:01 AM MDT #
“我长久离你在远方
积存了许多话要对你讲
已逝的光阴怎能换回
唯有记忆还能带给我希望”(註)
我常常在回忆的路口停留
咀嚼着往事一幕幕一桩桩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我从来不忘也不敢忘
我快乐着那时的快乐
我悲伤着那时的悲伤
我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漫步在坎坷的人生路上
感谢珍言保央子丹鼓励
保央过奖我实在不敢当
註:摘自崔健的《在远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October 02, 2010 at 05:24 PM MDT #
《我有一个愿望》
有朝一日,
我随同春盛师长,
轻轻回到湄江的身旁,
看她的热闹,船来船往,
看她的霞光闪闪,绿绿黄黄......
我们真的要问:
为何你翻起了七十年代的波浪,
让我们背着人生里最沉重的背囊,
里面盛满悲伤,
装着往事一桩桩?
今日是否已还你原有的宁静,慈祥?
我希望与师长继续在河边漫步,
让那些沉痛的记忆能化为彩蝶,
飞向前方!
那时,我们轻轻地离开静静的湄江!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174.3.114.151) on October 03, 2010 at 11:01 AM MDT #
我在重返金边之前常常作梦,梦见自己回到家时找不到家门,老在四周莽莽撞撞,以致惊醒。自从返回金边后再也没有这种怪梦了。我见到的金边已不是昔日的金边,湄江也不是昔日的湄江,家门也不是昔日的家门。湄江上再也不见船来船往。江面上停泊着一艘巨大的游轮,那是一个赌场,我可不喜欢这样的地方!真是相见不如怀念!可是我愿意陪同珍言前往金边,看看湄江。我可以做免费导游,还包吃包住(吃便饭,住平房,不包机票)。好朋友为伴路遥不觉远,说不定真的“让那些沉痛的记忆能化为彩蝶,飞向前方!”多么浪漫的诗句,多么美好的心愿!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October 04, 2010 at 09:30 AM MDT #
好文章。希望见新作品。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2.4.133.244 on April 25, 2014 at 04:47 PM MDT #
1975年4月17日 ,红色高棉扳倒了朗诺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元年”。而这一天,却是柬埔寨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日子。红色高棉发出一号命令,以战备为借口把城市居民遣散出城。他们欺骗老百姓说美国人要轰炸金边,谁也不准留下,不准携带行李,用不着带出城市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可以回家。在士兵的强行驱赶威吓之下,四天之内,所有金边人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放弃所有财产,成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并有两百万人口的金边,数日之内就成了死寂的空城。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柬埔寨的百姓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且极其荒谬的处境之中。大部分的金边人没有料到,此次的离开,竟是一条不归之路。体弱的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病死在去乡村的长达一个月的徒步跋涉中。有幸到达目的地的,一落脚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眨眼间,柬埔寨禁止私有制,没有工业,不准商品买卖,不准货币流通,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允许,而波尔布特策划的这次两百万人的大迁移,事先毫无物质准备,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9.229.28.36 on April 26, 2014 at 09:03 PM MDT #
一宗駭人聽聞、喪盡天良的悲惨事件竟发生在柬埔寨國土上,数以十萬無辜善良 、手無寸鉄的平民百姓却死在波尔布特,那杀人不眨眼的恶人手中,钟老師的父母、弟妹、大、四姨及二舅的三位孝道女儿,(從法国回柬探親), 合共十多人均都逃不了這一劫。 1975 年對柬埔寨来說是大災難的一年, 該年,眨眼間, 数十萬人遭集体大屠殺,很多人一時失去家、失去親人,钟老師也不例外。這一晴天霹靂、沉重打擊簡直令人難以接受,精神受到崩潰,這是很殘酷的事实!叫人流淚!至今,虽已近逾 40 個年頭。但钟老師一想起遇难的家人,心情一定很痛,但望你暫時抹干一切淚水,不要過于悲痛,過于傷心是会弄傷弄壞身體的。現在你的家人在天之靈,在極樂世界那边是明白你的好心意。是不会埋怨你的。請多保重,與你共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174.7.212.248) on May 08, 2014 at 07:07 PM MDT #
谢谢一帆,谢谢您这些年来的热心支持和鼓励!也感谢《珍藏网络》在这刻骨铭心的4月17日前后重现这篇拙作。我曾在今年清明时把此文寄给在金边的小妹,表达我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99.229.28.36) on May 10, 2014 at 09:15 AM MDT #
"在紅色高棉(又稱赤柬、赤棉)三年零八個月的管治期間,估計有100多萬人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是20世紀最血腥暴力的人為大災難之一。
據柬埔寨歷史資料收集中心報告,他們在美國、澳洲、荷蘭三國的協助下,在全柬170個縣中的81個縣進行了勘察,在9138個坑葬點,發掘出近150萬具骷髏。"
"1994年7月7日,柬埔寨王國國會宣佈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紅色高棉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6月,國民軍總司令宋先密謀投誠,波尔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先夫婦及其8個子女,並用卡車碾壓屍體。波尔布特隨後被部下抓獲,公審後被判處終身監禁。1998年4月15日,死於心臟病。
"2007年,由聯合國與柬埔寨共同組建的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陸續逮捕了赤柬二號人物農謝、三號人物英沙里及他的夫人英蒂迪以及五號人物喬森潘,加上已於1999年被捕的康克由,構成了特別法庭的主要被告。"
"2010年7月26日,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酷刑和謀殺罪判處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期間S-21集中營的監獄長康克由35年監禁。2012年2月3日,改判為無期徒刑。"
" 2014年8月7日,柬埔寨紅色高棉前高官農謝、喬森潘因戰爭罪和反人道罪被判終身監禁。標誌着紅色高棉撤底滅亡。"
红色高棉的“种族自我灭绝大屠杀”, 成了柬埔寨人永不能忘的夢魘!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百川 (IP: 14.198.158.155) on March 24, 2016 at 08:58 AM MDT #
春盛老師是以血以淚真實地寫出了這文章,以往在越時也曾聽聞紅色高棉此一名字,并在他手中已殺了百多萬人,當日滿以為當權政府特地報大數,實在是難以置信的。為何赤柬要殺害這么多善良無罪的老百姓?為何為何? 但自從通過春盛老師、百川等方面的報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麽惡毒的人,殺一個人好比殺一只雞一樣,這些人不是人而是畜生 !那邦人一定會 " 惡有惡報的 "!而春盛老師家人很多人都遇害,這深仇大恨怎可說忘記就忘記呢? 既然事情已發生了,事实已是事实,唯有希望歷史不再從演,希望老師抹去痛苦的眼淚,從新振作在加國 過着新生活。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50.68.231.206) on April 04, 2016 at 07:35 PM MDT #
阮孟河副教授-院士回答记者问:接受柬普寨团结救国阵线的建议, 我们决定派一支雄厚的军队帮助柬普寨革命派同时阻止波尔布特(Pôn- Pốt ) 力量发动越-柬边境战争的阴谋和行动. 1979年1月7日我们派一支军队进入柬普寨 领土追打波尔布特的军队并解放首都金边Phnom-Pênh. 之后把波尔布特的军队追赶到柬普寨西边的山区. 1979年1月7日成为柬普民族从波尔布特集团的统治解放出来, 摆脱了民族灭亡的灾难. 据我们相当正确的调查数据, 在波尔布特集团统治的四年里, 他们杀害了总共一百七十万无辜的柬普寨平民,那时候,柬普寨人口仅七百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vuong nai hoa (IP: 113.171.186.140) on November 30, 2017 at 03:41 AM MST #
,
越南军队帮助柬普寨团结救国阵线推翻了波尔布特的统治, 解脱了柬普寨人民种族灭亡的危机。 但越南军队损失也很大。越南外交部旧司长,越南驻瑞士领事邓昌雄曾经多年跟进越南在柬普寨进行的战争说:”我也是研究柬普寨并跟进越南在柬普寨 进行的战争, 据越南国防部的秘密文件,越南军队的伤亡人数是十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vuong nai hoa (IP: 113.171.186.140) on November 30, 2017 at 06:22 AM MS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网友留言 (IP: 192.168.1.1) on June 27, 2025 at 12:44 PM MDT #
時光荏苒隨湄江向東逐流,晨曦的曙光漸漸驅散了江面上朦朧的煙霧,辛勤的村民聞鸡起舞,嶄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百川归纳的湄江,遠望如鏡,在日出的映照下,碧波蕩漾,輕舟漁艇悠然往來。 江岸边草坪的小草在微風拂拂中互依互倚, 宛如一群天真幼稚的頑童在一起戯耍。 小草看似微小脆弱, 然而有堅韌不拔的一面,為天下剛柔之物, 臨风吹不倒,故有“疾風知勁草”,“野火燒不盡”之称。仰望高處,几棵曾經飽受滄桑的槟榔老樹,由於春潤大地滋發出少許的嫩枝秀叶,顕出一分活力,欲求遮掩一下其身苍老、凋枯与惆悵之态。
湄江水仍然靜靜地流淌着,春日之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游目平和,表面上似乎沒有察覺出歷來發生过什麼事变,只有遲暮日落時分,偶爾傳來烏啼噓嘩聲,那是為當年那些遭遇不幸者而悼鳴。湄江旁矗立的槟樹,你是当年歷史的見証者,到如今你為何還是無動於衷、默默無語?“古人不见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你就像今時月一样目睹了当时的一切:一場驚心動魄的血腥風暴,哀鴻遍野,瘡痍滿目,湄江水也变成了血紅顏色,令你魂飞魄散而感到無可奈何。 紅色高棉的野蠻行為,弥天之大罪不禁令人心寒, 血海深仇就這樣一了了之吗? 歷閱古今多少事,戰火硝煙從來未有半天平息過。“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仇怨相报何日了? 人生總是離不開悲歡離合,佛教云:善惡有報,時辰未到。
敬愛的钟老师,我讀完老師那篇《靜靜的湄江》后,深感難過,彷彿自己當年身在其中似的。老師憑記憶將故事寫得淋漓尽至,那文字真切感人,这是用血和淚写成的句子! 钟老師,我好慶幸經網絡渠道與老師相遇,師生緣又得以延續。時過半世紀的今天,晚生还沒有与老師見過面,50年的阔別,難可想象出彼此間的變化,但是在電話上听到老師的聲音一如既往,和藹親切。多少年來晚生對老師想念至深,衷心感谢老師的教誨。
此刻,洛杉磯的上空萬籁俱寂,驀然回首好多好多的往事,一切只能回味。淡淡的陽光斜照入我的窗簾,太陽出來了。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處談起,從何處收笔?謹此盼祝老師及其家人平安快樂!
您的學生 :鄧敬儒謹上。
2016年3月15日 洛杉磯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鄧敬儒 (IP: 192.168.1.1) on June 27, 2025 at 12:47 PM M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