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忆郑伯》__平凡中的伟大与时代记忆(黎万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October 07, 2025 at 04:25 PM MDT #
<< 返回
以下是我的几点评论:
1. 人物刻画:于细微处见精神
这篇文章最成功之处在于对郑伯的塑造。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让一个敬业、慈爱、富有生活情趣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敬业与奉献:那“两大串钥匙”是他“大管家”身份的象征;清晨开门、傍晚检查、通水沟、指导学生劳动,展现了他工作的繁琐与负责。“捡石子”和“百宝盒”这两个细节尤为动人,将他的细致、周到和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在用心经营一个家园。
生活情趣与人格魅力:抽水烟筒和喝功夫茶的描写,为郑伯的形象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那“一点蓝光”的煤油灯,“咕咕咕”的吸烟声,以及一套娴熟的功夫茶流程,不仅是他个人的爱好,也成为了他与年轻教师们沟通的桥梁(“叹茶”与“讲古”),让我们看到了他工作之外可爱、可亲的一面。
2. 历史叙事:个人记忆与时代洪流的交织
文章的后半部分,从平凡的校园生活陡然切入战争的宏大叙事,极具张力。作者亲身经历的“目睹美国飞机轰炸”的片段,是极其宝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叙述冷静,细节震撼:作者的叙述保持了克制的冷静,但诸如“飞机翼下的导弹、炸弹都看得很清楚”、“震碎玻璃的噪音”、“被削去一半的楼房和床上的蚊帐”等细节,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历史背景的嵌入:这段回忆将个人的命运置于越南战争、巴黎和会以及后来的排华政策等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郑伯以及一代华侨的颠沛流离(从越南到中国福建,再到加拿大),正是那个时代海外华人命运的一个缩影。这使得文章超越了对个人的怀念,升华为对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集体记忆的保存。
3. 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通篇文章流淌着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无论是描述郑伯的日常工作,还是回忆共同的历险,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尊敬、感激与怀念。结尾一句“郑伯我很怀念您!”,直抒胸臆,感人至深。
4. 编后语的价值:故事的完整与情感的升华
编后语部分至关重要。它解开了原文中“郑伯后来如何”的悬念,为这位可敬老人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从福建丰田农场到加拿大沙省,最终安息于异国他乡,这条人生轨迹令人唏嘘,也让读者的怀念之情有了最终的归宿。“母校郑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总结:
《忆郑伯》是一篇优秀的回忆散文。它是一位“小人物”的传记,也是一段“大历史”的侧记。郑伯的形象因其平凡而真实,因其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而伟大。这篇文章,以及随之珍藏的老照片,不仅是对郑伯个人的最好纪念,也是对那段峥嵘岁月和母校深情的永恒定格。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温度,正是由无数个这样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所承载和传递的。
再次感谢作者的记录与分享。郑伯千古,风范长存。(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October 07, 2025 at 04:25 PM M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