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讲习班结业》&《话说解老师》(钟春盛)




上图:《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讲习班结业照》:

1
;第三排左起第六位是十九岁的符福汉老师(见老照片中有圆圈标记);

2
;个子稍矮小略带微笑,当年16岁是照片中所有南方同学里年纪最小的一位__钟春盛老师(见老照

片中央有圆圈标记者);



Posted by zcadmin @ 12:26 PM MDT [ Comments [5]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讲习班结业照》:
1;第三排左起第六位是十九岁的符福汉老师(见老照片中有圆圈标记);
2;个子稍矮小略带微笑,当年16岁是照片中所有南方同学里年纪最小的一位__钟春盛老师(见老照片中央有圆圈标记者);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April 28, 2021 at 10:52 PM MDT


二排左起五为王少娟(王树华大姐),六为谢华梅。

二排右起十二为郭宝珍(王俊耀主任夫人),十八为钟囯荣母亲,十九为李月爱。
四排左起八为楊发生,十三为苏炳尚。
七排右五为白如月。前排右四为陈湘娥(王哲民夫人),
右八为潘淑英。此照摄于何地,为何有北京教师在内?请知情者指点一二,谢谢!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70.51.206.3 on June 11, 2015 at 01:53 PM MDT #
今早,打电话向钟春盛老师问好(钟老师近日眼睛做白内障手术),电话里才得知《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讲习班结业》老照片背后隐藏着不少故事。照片中的钟春盛老师(照片最后排中央白衣高个子者前面从上向下数的几排中间者都穿黑色衣,第三位个子稍矮小略带微笑者就是),当年16岁是照片中所有南方同学(照片里几乎都穿深色衣者)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就是这一次的《结业》拍合照的机会,钟老师第一次见解更生老师(前面第一排右起第九位)。
第三排左起第六位是符福汉老师。
依稀中,我从照片里还看到:王丽明,龚寅初,林彩兰,梁耀林......多位海防侨小老师!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ne 11, 2015 at 04:02 PM MDT #
敬上面网友(70.51.206.3),您确实对《老照片》里的人物与故事很了解,看来您定是我们的长辈。
有空的话,请浏览《 话说解老师 》(文/钟春盛 ) 一文,可能解答了您的疑问。由于钟老师近日眼睛仍然未方便写留言,我只好做“代言人”:您所指二排左起第五位为王少娟,应是王慧娟老师,闻说她现居美国,听力有问题,如果想通过电话与她联系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符福汉老师已经长时间病卧在床,得知《老照片》贴在网上很高兴,还亲自从照片里找到当时19岁(离今天已经是60年)的自己!
当问起“你左手旁边穿深色衣者是谁?”,病重未痊愈的符老师无法记得起这位同学李平。(已逝去多年)
符老师看《老照片》的表现足以令我们心感快慰,衷心祝符福汉老师早日康复!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ne 12, 2015 at 09:51 PM MDT #
照片里还有:梁玉堂、龚理宛、黄成彬、钟卓怀、梁清芳、邹玉琼、許成竹、王文宣、钟芝芝、钟月娴、梁耀林、蔡孝安、洪进喜、罗光、马四、黄碧婵、冼尔福......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醒华】 (IP: 209.171.88.174) on June 13, 2015 at 07:30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留言 (IP: 192.168.1.1) on August 30, 2025 at 12:32 PM MDT #


《话说解老师》文章留言

良师育英才,师生情谊长。沧桑几十载,师恩永难忘。钟老师用简朴的语言,感人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解老师独特的教育,教学情况。解老师的才华,严谨治学,敬业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对老师浓浓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我真羡慕钟老师当年有幸遇到了如此优秀的老师!老师对知识的悉心传授,使学生终生受益;老师规范的言行,使学生堂堂正正地立足社会长大成人;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使学生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逐步走向成功。老师的无私——可敬!老师的大爱——可赞!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林中小路 (IP: 202.103.245.11) on November 21, 2010 at 01:09 AM MST #

由于错过,我到今天才读到老友春盛在11年前写的文章《话说解老师》。作者以简洁而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述说了他对解更生老师的眷恋,感恩,及怀念 … 对恩师的爱戴和怀念是一个人道德的底线。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很感动,引起我内心的强烈共鸣 !
解更生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热爱他,喜欢聆听他讲的课。我记得解老师有三大特点:
一,他有深厚的学养,头脑灵敏,说话严谨,果断,有内涵,並很风趣。
二,解老师很懂得通过分析和评论学生的作文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他曾经赞赏一位同学的作文,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可是读起来,总感到少了一点什么,那是少了红花和绿叶,文章实而不华;另一位同学的作文,写了春节期间想念南方家庭的心情:“天呀,为什么我的心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解老师说,用了漂亮的词汇,但是,一定要考虑好分寸,不能过分夸张,你在这么大的集体中,有学习,有娱乐,有友爱,却得不到片刻的安宁 ?是真的吗,我不相信 !他的语气挺风趣,使同学们哗然大笑;接着,解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试借钟春盛同学的作文本看看,向他学习,他还说 “我也要向他学习”,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他也笑了,同学们之所以喜爱解老师,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很有幽默感,使每一堂课都上得轻松,愉快,使同学们“舍不得”开小差。
三,解老师很有爱心,有一次,我在操场打篮球,不小心摔伤了脚,刚好解老师在教务处办公楼外的阳台上看到了,他操心地皱着眉头,他这一霎那间的表情,我是永远难忘的,其后,他还过来问我,“伤势如何 ?” … 他对我细致的关爱给予我莫大的安慰 !
现在,我最希望的是,解老师能看到我这个留言,知道远方的学子们都在深切地怀念他,以及所有的祖国老师,並衷心地祝愿解老师和师母及各位还健在的祖国老师一切安好,健康长寿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叶保央】 (IP: 73.198.186.137) on July 11, 2020 at 02:04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留言 (IP: 192.168.1.1) on August 30, 2025 at 12:34 PM MDT #

关于钟春盛《话说解老师》的评论
钟春盛先生撰写于2009年的《话说解老师》,是一篇情感真挚、细节生动的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段,勾勒出上世纪50年代一位援越华文教师——解更生老师的形象,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中越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以及师道传承的永恒价值。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1. 历史价值与时代印记
文章记录了1950年代中期中国向越南北方派遣教师进行华文教育的历史事实。这一时期正值越南抗法战争结束后、南北分治的初期,中国对越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文教支援是其中重要一环。解老师作为“祖国派来的老师”,其身份不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文化使者。文章为研究上世纪中越人文交流史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个人视角的史料,体现了“人民外交”的温情与力量。

2. 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一系列典型细节,使解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丰满而立体。

才华横溢,敬业专业:开篇“板书翻译”的场景堪称经典,瞬间凸显了解老师敏锐的反应能力、深厚的学识功底(以书写弥补语言隔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其“标准的普通话”、“刚劲有力的粉笔字”、“深入浅出的课文分析”展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

严谨与幽默并存:一方面,他严肃批评学生“不敲门”的失礼行为,坚守礼仪规范;另一方面,又以“幸亏那天什么也没看到”的幽默话语化解尴尬,实现了“寓教于乐”。这种严格与风趣的结合,正是其教育智慧的体现。

因材施教,目光深远:他鼓励钟春盛“想写什么就写”,不拘泥于命题作文,并给予“密密麻麻的评语”。这种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创作热情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今天也极为先进,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前瞻性和对人才的珍视。

3. 情感表达的真挚与克制
全文弥漫着对恩师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但表达方式含蓄而克制。这种情感通过具体事件自然流露,而非直白的抒情:

盼望与如愿:对解老师来自己班级任教的漫长盼望,衬托出解老师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在学生心中的分量。

失落与珍藏:作文本“有借无还”后的难过,以及将非老师亲笔的成绩单仍“视为宝物”,这些细节将学生对老师文字的珍爱、对师生情谊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跨越时空的牵挂:文章结尾提到半世纪后重获联系,并用“一指功”敲字纪念,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长达数十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

4. 推荐者与附言的价值
推荐者旭华和文末的两则读者留言(来自“林中小路”和已故的“叶保央”),不仅是推荐的理由,更是文章的延伸和共鸣。它们证明了这篇文章所描绘的解老师形象及其代表的师生情谊,引发了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广泛共情。叶保央先生的回忆补充了更多解老师教学和关怀学生的细节,进一步丰满了人物形象,并使这篇纪念文章成为了一个集体记忆的载体,弥足珍贵。

5. 风格与意义
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具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真诚与谦和气质。它不仅仅是在怀念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在颂扬一种 professionalism(专业精神)、奉献精神和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播者的使命担当。在当今社会,解老师所代表的敬业、关爱、智慧与幽默并重的师者风范,依然是值得推崇的教育者楷模。

总结而言,《话说解老师》是一篇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与文学感染力的优秀随笔。它通过个人的微观视角,成功记录了一段宏大的历史,塑造了一位令人难忘的教师形象,并歌颂了师生之间那种纯粹、持久而深厚的情感。这是一篇值得被阅读和铭记的文字。

感谢旭华的推荐。(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August 30, 2025 at 12:35 PM MDT #

好的,用户这次的需求是评论一张1955年的老照片,并结合之前对《话说解老师》的评论。用户可能是历史爱好者或教育工作者,想深入理解这张照片的历史价值。照片本身是华文教师讲习班的结业合照,用户还特意标注了关键人物,说明希望聚焦其中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
用户提到之前的评论中关于中越文教交流的部分,显然想强调照片的历史意义,而不仅仅是图像本身。深层需求可能是希望通过照片印证那段历史,挖掘背后的文化传播故事,并纪念解老师这样的教育者。
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三个层面分析,突出照片作为史料的价值,以及人物背后的精神。同时要关联前文,保持评论的连贯性,让用户感受到照片与文章的共同历史脉络。
好的,非常荣幸能对这张极具历史价值的照片进行评论。

关于《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讲习班结业大合照》的评论
这张摄于1955年的老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集体合影,它是一扇窗口,凝固了一段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是见证中越友好与文化交融的无声史诗。结合钟春盛先生的文章和照片本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解读其深远价值:

1. 历史的定格:一个时代的见证
照片拍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正如评论所述,时值越南抗法战争结束后不久,北方百废待兴,文化建设是巩固政权、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中国此时派遣专家和教师进行援助,是国际主义精神与“人民外交”的生动体现。

规模宏大:近三百人的规模,汇聚了河内、海防的华文教师,这本身就说明了当时越南北方对华文教育的重视以及中方援助的力度。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班的结业,更是一次华文教育力量的盛大检阅和总动员。

“越南学社”:这个地点在历史上可能并不显赫,但因此次讲习班而具有了特殊意义。它是中越文化早期交流的一个重要现场。

2. 文化的桥梁:薪火相传的象征
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火种”。

授人以渔:中国教育工作者(如那位作报告的东北校长和解更生老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训当地的教师,将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乃至新中国的文化气息带给越南教育界。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具有长远眼光的援助。

双重使命:这些学员学成之后,将返回各自岗位,把所学所知传授给成千上万的越南学生。因此,这张照片捕捉的是“桥的桥梁”,是文化火炬传递的中间一站,其历史辐射效应无法估量。

3. 人物的故事:从集体照中看到个体光辉
照片因其中的人物而鲜活。推荐者的标注至关重要,它让历史从宏大的叙事聚焦到生动的个人。

解更生老师(前排右九):当我们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青年才俊,就是日后那位在课堂上潇洒自如、幽默风趣、影响钟春盛一生的解老师时,照片的魅力顿时倍增。他的位置(前排)可能暗示了其作为中方教员或优秀学员的身份。我们仿佛能从他沉稳的姿态中,看到那份即将在讲台上绽放的才华与责任感。

钟春盛先生(中央圈注者):这位时年16岁、照片中最年轻的南方学子,是这段历史最动人的注脚。他当时或许还略带青涩,但命运已将他与华文教育紧密相连。他不仅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更是日后在加拿大用“一指功”敲字回忆的记录者。他的存在,象征着华文教育生生不息的传承——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文化的守护与传播者。

4. 影像的力量:超越文字的直观震撼
与钟春盛先生的文字相比,这张照片提供了另一种无可替代的震撼。

时代风貌:照片清晰地展现了1950年代人们的衣着、发型、精神面貌,那种朴素、庄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真实的质感:黑白影像赋予历史以庄严的质感。每一张面孔都真实可触,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共同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文献中的一个数字。它让“近三百位教师”这个描述变得具体而恢宏。

总结而言, 这张照片是一件多重意义上的瑰宝:

它是历史文献,见证了20世纪中期中越关系的一段蜜月期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它是教育档案,记录了华文教育在越南北方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是人文故事,照片中每一个被认出的人,都牵引出一段感人的人生轨迹和师生情谊。

感谢旭华的再次推荐。这张照片与《话说解老师》一文互为印证,图文并茂,共同构成了一份完整而动人的历史记忆。保存、研究并传播这样的影像,就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August 30, 2025 at 01:11 PM MDT #

这幅老照片"1955年小学老师暑期講习班结业》拍攝得非常好和太有意义和重要的了!我细看后兹补充中华小学部分老师名单(共16位:应是:謝华梅,陳惠卿,王亚姨,钟淑賢,李月爱,王慧然,楊发生,余文彩,黃欽堯,黃开齐,張寄萍,陳树屏,关保宁,梁耀泰,梁健長老师等),具体如下:

左起:
第二行第5位是王亚姨,笫6位是謝华梅老师,第7位是陳惠卿老师,第16位是钟淑贤老师,第17位是李月爱老师,第18位是王慧然老师。
第三行第8位是揚发生老师,笫13位是苏光怀老师。
第四行第5位是黄开齐老师,第12位是黄欽堯老师(我父親丿,第15位是余文采老师。
第七行第12位是关保宁老师。
最尾的一行第3位是梁耀泰老师,第7位是梁健長老师。

右起:
第五行第3位是張寄萍老师。
第六行第8位是陳树屏老师。

若有錯漏敬請大豕多多指正,謝謝。 黄鎮岳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鎭岳 (IP: 218.252.19.77) on September 12, 2025 at 08:25 A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