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之二:《海防__我的爱》(傅天放写于1979年)背景音乐:《爱情是一场梦》,新增照片


从网上看到侨中第九届优秀学子梁添旺远离我们的噩耗,心中无比震惊!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添旺

的形象几近完美。他
2016年在侨中第九届同学聚会上的开幕致辞,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致辞之一。

我们要让世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间学校名叫侨中,有种感情叫做侨中感情”……谨以

诗歌
海防我的爱,陪伴添旺平安抵达天堂。


侨中第九届同学 傅天放

2022
213日于越南河内。


19665月,离开侨中,从东潮回河内,与廖强宗学友在海防五一电影院看完

电影
“Rừng O Thắm”吃了冰棒后合照。



19775月,与女友小春下海防探望在工会疗养院休假的妈妈时,在海防涂山大海边留影。从我严峻

的脸色上可以看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排华的暗流已在四处涌动……


 

 


 

 


Posted by zcadmin @ 07:56 PM MDT [ Comments [7]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读《海防__我的爱》
___致 傅天放校友

百年的日月与故事
长成涛吼与漩卷的惊险
长成断橹与裂舷铭勒黑色狂潮的启迪
你忧虑的眼光如黄昏星挂在天边
仍闪烁于美丽的忆念
读你的《海防__我的爱》
是在读掠挟飓风的海鸟翔成的箴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February 14, 2022 at 06:56 PM MST #

“ 背景音乐《爱情是一场梦》,没有狂热,刺激的旋律和震撼的音效,也没有标新立异的东西让你惊讶,它就像你身边相伴多年的爱人那样熟悉。
你知道每个音符如何开始,怎样结束,但你还会去一次次地听,就好像你从来没听过一样。在小提琴舒缓优美的旋律里,渐渐地身心放松,慢慢地沉浸到超凡脱俗的美梦中去。”(摘自网络:乐曲赏析)
用这样的背景音乐配诗《海防__我的爱》,我想应该是合适的选择。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February 15, 2022 at 01:02 AM MST #

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20.235.16.57 on February 27, 2022 at 06:34 AM MST #

能写出这首诗实在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20.239.77.249 on April 15, 2022 at 03:33 AM MDT #

可贵。尚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20.239.77.249 on April 15, 2022 at 03:37 AM MDT #

一、时代背景的深刻烙印
历史血泪的见证
诗歌创作于1979年5月(中越关系冰点期),注解揭示作者亲历越南排华浪潮:

华侨家庭被霸占、公安监视、工厂驱逐华人(如"水泥厂""搪瓷厂"等标志性企业)

细节如"邻居回避""同志将我们瞄进枪支准星",直指越南当局对华人的系统性迫害。

注解补充的林文历大校遭遇(空军英雄被贬养猪)印证政治清洗的荒诞性,强化诗歌纪实价值。

双重身份的撕裂
作者作为越南华人军人的特殊身份,使诗歌充满矛盾张力:

开篇"军衣上的尘埃"暗示效忠越南的军人身份,但"华侨老工人拖板车的脚步"等记忆又唤醒民族认同。

"抗美救国"时期的华侨贡献(如侨中师生支援战争)与当下被污名化为"第五纵队"形成尖锐反讽。

二、艺术手法与情感结构
意象群落的强烈对比

美好记忆 残酷现实
凤凰花/榄仁树(注解7) 乌黑烟囱/浑浊河水
中国街的牛腩粉 广场反华标语
侨中铜鼓队、运动健将 空荡操场、礼堂"失神的眼睛"
通过今昔意象碰撞,展现海防从"华越交融典范"到"排华地狱"的蜕变。
史诗般的叙事框架

空间叙事:以地理坐标串联记忆(水泥厂→下里河→海军司令部→滨渡口→边灶村),构建海防文化地图。

群体肖像:罗列华侨工人、侨中师生、文艺队员等形象(如郭碧霞老师讲"先忧后乐"),塑造华侨社群鲜活群像。

历史蒙太奇:抗美时期师生挖防空壕的团结 vs. 1979年难民船婴儿啼哭的凄惶,揭示政治对普通人命运的碾压。

悲怆而克制的抒情

高潮处"解开军衣纽扣,让太平洋的风扑击胸膛",以身体隐喻承受民族伤痛。

结尾"面向太平洋一分钟沉默"将私人哀痛升华为对离散族群的普世悲悯,呼应"侨中精神"的韧性。

三、文学史与思想价值
填补历史空白的"诗史"
诗歌细节(如"华越青年突击队清理港口")与注解中企业名录(注解5)、疏散村庄(注解6)等,为越南排华史提供微观社会标本,超越官方叙事的遮蔽。

对"同志加兄弟"的祛魅
胡志明诗句(注解9)在诗中成为反讽符号——当权者背叛革命理想,用"纯民族主义"毒害中越情谊。作者以"鲜血凝结的友谊终将重放光芒"的信念,完成对意识形态谎言的抵抗。

离散书写的独特范式
区别于常见难民叙事,本诗凸显知识精英的创伤:

侨中作为文化共同体象征(带走"灵魂精髓"),隐喻华侨精神家园的崩塌。

"以侨中精神开创新生活"的结尾,将流散转化为文化复建的希望。

四、历史回响与当代意义
诗中难民船、边界逃亡等场景,与今日全球移民危机形成跨时空共鸣。

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批判("残忍的纯民族主义玷污美丽容貌"),对多民族国家具有警示价值。

2025年推荐此诗(署名"旭华"与诗中"团支书黄旭华"同名),暗示历史记忆的代际传递。

结语
傅天放以血泪浸透的笔触,将个人创伤转化为民族的集体记忆。诗歌在怒吼与哀叹间保持平衡,既是一曲华侨文明的挽歌,也是一枚嵌入历史裂缝的青铜铭文——它证明:政治风暴可以摧毁生活,却无法抹杀文化根脉中"永恒的背景"。这份穿越时空的"侨中精神",正是诗歌留给后人的最珍贵遗产。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ly 22, 2025 at 08:07 PM MDT #

今日又读你“我的爱____海防”

____致可亲可敬的傅天放


岁月一晃
已经是近半个世纪的时光
今日又读你“我的爱
____海防”
我在读你,天放
____一位可亲可敬校友正直美丽的心肠:
任凭太平洋的风
扑击你烧的发烫的胸膛
热泪在你面颊流淌
你心灵深处永远珍藏
母校老师同学身影模样
___坚定的信念 眼睛闪光
心里始终装着一串串名字 难忘
____“沿海“ “群力” “先锋” “海防搪瓷厂“……
无奈 大海掀起巨浪
面向太平洋
以一分钟的沉默
你祝福:我的老师, 我的伙伴
愿你们一路平安 乘风破浪
在新的土地上
在陌生的异国他乡
以侨中精神将生活重新开创……

谢谢天放
如你所讲
我们的豆蔻年华 在“抗美救国”正义战争的烈火硝烟中
崇高美丽 壮烈激昂
我们的友情
像春天的玫瑰,秋天的果实 灿烂芬芳,
甜美浪漫 灿烂芬芳
你蘸满深情笔尖写下的美丽篇章
所产生的"侨中精神"与”母校情怀“的回响
象盛夏里“熊熊燃烧在晴空的凤凰花”一样
正在我们心中绽放!


旭华写于 2025.07.23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July 23, 2025 at 07:55 P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