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寻踪(文/陈金云)


五位同学合照,右起第二位为本文作者陈金云(编者)

Posted by zcadmin @ 09:58 AM MDT [ Comments [13]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补充:大门入口有一木质古董屏风不见了。屏风后右墙上是如意形的校鈡。第一间教室是一丙班,我在黑板前被罚跪,(1954年的事,是年才四岁。因为习字堂没带毛笔)敲钟的陈伯背稍驼,浓眉深目。系南海顺德人,66年回老家,落叶归根。“中西”园内亭子上挂了个防毒面具,很吓人。
被拆去的西楼二层有个“秀麟室”是用我外公的名字起的。金云兄提到的功德碑上就铭刻有他老人家的名字。那时我父亲也捐了200000元,复校委员会的收据我还保留着呢。
补充:男厕外的沼气池上养了只鹤仔,很可爱。。。早也一去如黄鹤,逝者如斯乎了。
补充:想不起来了。。。。满园的凤凰树落叶。。。
厕所氨气味浓烈不敢恋战久留。水泥尿池黄白色的尿碱很厚很厚。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胜球 (IP: 219.134.23.117) on May 30, 2010 at 11:21 AM MDT #

  感谢胜球兄补充的情况。我入学时,那木质屏风已不见了。校工是一位中年男子。为建沼气池,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去捡废砖头……
  由于想尽快将母校的最近情况传达给大家,一时疏忽,误将“还剑郡”误打成“环剑郡”(共有三处)。特此说明并向读者致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金云 (IP: 221.7.196.63) on May 30, 2010 at 12:07 PM MDT #

記得当年勤工俭学运动,用化糞池搞沼气收集,作供厨房烧水煮饭之用,为了收集更多的沼气,我目睹当年的李主任(中國派出的李信老師)勇冠三军,亲自跳下糞池,用身体作搅伴,以便收集更多的沼气,半个世紀过去了,此情此景还历历在目。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剑湖 (IP: 75.155.72.235) on May 30, 2010 at 05:21 PM MDT #

話說小學的男廁,我還記起,當我還是小學一年班時,有一次我在男廁正准備"救火"的時侯,一位安南婆拿著大空罐,走進男廁問我要尿,我大方的施捨了一泡尿給她.後來才知道,童子尿是可以醫病的.
謝謝陳金云同學這篇文章,引出我們童年的回憶,我就是在這間小學讀了六年,五年級時還當了"童子軍",有歌為証:童子軍,抓支棍,食云吞,打爛碗,沒錢賠,賠支棍.
楊發生老師是小學最優秀的老師(只是我個人的評分).他上課時整堂課都"車大炮",只有下課前五分鐘才話歸正傳,講解課本知識,但他上課時"車"的故事,對聯.我至今還記得.如"油炸烏鷹(蒼蠅)比(腿),雪藏蚊仔屁".十多年前,有位同學在舊金山組織婚晏.我与楊發生老師同席,晏席有道菜是北京片皮鴨,廚師在席前表演片皮功夫,不慎整隻鴨飛下地,我立刻記起 小學時楊老師的鬼馬對聯:"一群孤雁天邊過,半隻燒鵝地上行".我即席吟了這首對聯,並謝謝楊老師教導有方.
陳金云同學有深厚的文學基礎,今後還要多向你請教.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何鴻 (IP: 76.234.123.245) on May 30, 2010 at 07:33 PM MDT #

补充:陈伯经常穿一套暗条纹的堂装。脾气不太好。
大门入口上面是校董室,正面二楼是间大教室,我上四年级就在这间,是四乙吧?记得班长陈蜜,学习委员苏旋娟,同桌是海防来的乌炳汉。上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学汉语拼音,我现在电脑打字就用它,中华小学老师功德无量啊!
如果有更多的图文补充,说不定又能拼出个小学版的“沸腾的校园”同学们看如何?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胜球 (IP: 58.61.6.237) on May 30, 2010 at 11:34 PM MDT #

楊发生老師的教学方法确有獨特的之处,同学們都很喜歡!每次上課必发揮老師講"古仔"(故事)
和講笑話的口才,令全班同学都期待着和聚精会神地听講,年紀小小的学子們腦海里,深深埋下了
許多风趣又很有人生哲理意义的中华国粹文化知識,長大后仍受益无窮!很贊同何鴻兄的看法。
小学校前左边有个矮窄小门通入中西园地,里边露天有个沙池用來上体育課跳高跳遠。 內里曾
有个小高炉(勤金儉学時期煉钢铁,小学生都可以参加煉出钢铁、倒模,回想起真不可思議!)
校內后园男廁前有个公用厨房和教職員小飯堂。飯堂前那棵高大的凤凰樹干上裝了个小木屋
(像小型白鴿屋大小),上面有林進文校長和李承禧主任養的一只跳皮但令人們喜愛的小猴子!!
感謝金云兄這篇詳盡而細節的"母校尋踪"描述,將我們帶回年少時的集体回憶中。也如梦祥兄
最近返回河內中华中学母校所見到的一样,母校現今已不复存在,感覺到的是面目全非、憂傷与
悲凉!金云兄說得好:親愛的母校,是我們這些学子心里永遠屹立不倒的丰碑。將永遠留在大家
的記憶和心灵中!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紅樓 (IP: 203.218.163.51) on May 31, 2010 at 12:20 AM MDT #

何鸿兄过奖了!其实,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向大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啊!
胜球兄的中学版《沸腾的校园》很生动,曾被《心声——相约在南宁》采用,丰富了这本特刊的内容。我们也期待着胜球兄的小学版《沸腾的校园》早日问世。
记得我上三年级时,教越文的郑老师在教学上也有一套办法,他常常用半节课讲故事,半节课讲解课文,既活跃课堂,同学们心情愉快,乐于学习,教学效果不错。
校园里的那只小猴很逗人。每当范老师站在树下时,它就会跑下来,站在范老师的肩膀上,认真地翻弄老师的头发,憨厚可爱的样子,常常引来许多同学逗它取乐。
母校对我们的栽培,让我们受益终生,功德无量;母亲承载的童年故事,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慢慢地回忆、品味……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金云 (IP: 221.7.196.63) on May 31, 2010 at 11:21 AM MDT #

童子军在我心目中永远是那么高大与威严。記得解放前我还在小学一,二年級光景,见到的校童子军哥哥,姐姐们,身穿黄色卡矶制服,脚蹬烏黑锃亮小皮鞋,长白袜短西褲(女生黑裙),头載卡矶黄软大檐帽,領系兰色大領巾,手握一辘 (实心,直径足有3厘米)童子军水火棍。上学時,校门口两旁必站有几个童子军哥哥,姐姐,他们威风凛凛的注視着每个进校的小同学看他们衣着是否整齐干淨,间中还要同学伸出小手,检查指甲是否剪好,有否藏滿污垢。放学時除了门口两旁,更多的童子军列队橫排,每人腰际间橫着斜放一支童子军棍,与身体成60度夾角的直角三角形,一直排列到马路口,其作用是防止放学時,小同学在校门口象"倒泻一箩蟹"的橫过马路。呵呵,回想起來还是挺有趣的。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剑湖 (IP: 75.155.72.235) on May 31, 2010 at 10:25 PM MDT #

河内中华学校;中國童子軍;8312团琼鱼中队.
一学子報到.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中國童子軍8312团 (IP: 76.64.39.170) on June 10, 2010 at 09:56 PM MDT #

越南河内中华学校,中國童子軍3812团琼鱼中队,队員.xxx.報到.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中國童子軍 (IP: 76.64.39.170) on June 10, 2010 at 10:03 PM MDT #

穿起童子军的制服,手拿着一辘深啡色园形木棍.很有型.每一天上学前或放学后都守衛着校院的大門口,执行校规, 卫持秩序.唯小学部高小(五,六年级)的学生可當童子军.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174.7.242.33) on June 14, 2010 at 11:55 PM MDT #

读陈金云的《母校寻踪》一文,感慨万分。许多珍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又重新被唤醒。半个世纪前,我曾在中华小学任教。当时初出茅庐,缺乏组织教学经验,在任三丙班的语文课时,课堂秩序一度失控,乱成一团,有些同学可能至今还留有印象。后来改任五、六年级的历史、音乐课,情况才有些好转。我在中华小学工作的时间虽短,但认识了许多难于忘怀的老师和同学,有些至今仍偶有联系。许多老教师已经离开人世,我会永远怀念他们。
在网上读到的金云的文章,立意清新,情感真挚,结构严密,语言规范,读后受益良多,印象深刻。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173.32.11.110) on June 15, 2010 at 09:04 AM MDT #

感谢钟春盛老师对我拙文的评价和鞭策。1959年,我升上三年级丙班,我们的教室就在学校东厢的第一间。钟老师创造新的教学法,用他的手风琴伴奏教我们学唱歌,效果显著。他第一次教我们唱的是《地质队员之歌》(电影《深山探宝》插曲《把青春献给祖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钟老师还教我们唱过《夏夜圆舞曲》、《植树歌》等。感谢钟老师对我们的音乐培养,让我受益匪浅。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金云 (IP: 221.7.196.63) on July 05, 2010 at 08:15 A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visitor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