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缘何拥抱亚投行


(来自瞭望)

欧洲缘何拥抱亚投行


文/高蓓


近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卢森堡先后确认了加入亚投行的意愿。英法德意是欧洲最主要的大国,也是欧盟或欧元区的主导者。西方七国集团中过半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反映出欧洲国家抓住亚洲发展机遇、看好亚投行前景、参与互利共赢合作的积极意愿。
对于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加入亚投行符合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整体受到严重创伤,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甚至一度存在欧元区解体的风险,但曾在二战后给予欧洲大量援助的美国此时已经自顾不暇,欧洲急需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引爆点,此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让欧洲不仅看到了大规模投资机会,还有广阔的市场,因此置美国反对于不顾加入亚投行是欧洲各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据介绍,初期亚投行将主要向主权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主权贷款。今后亚投行也将考虑设立信托基金,针对不能提供主权信用担保的项目,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PPP),通过亚投行和所在国政府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动员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以及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17日举行的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上,德国表示肯定亚投行可为亚洲基础设施融资发挥重要作用。欧盟对外行动署中国区事务主管埃利斯·马修斯18日也表示,在基础建设投资活跃度下降成为全球挑战的背景下,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将给欧盟成员国带来商业机遇,因此支持多个欧盟国家参与亚投行的决定。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后,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斥责英国“不和美国商量”,英国首相府发言人也用加入亚投行符合“国家利益”这一表述来回应美国对英国的责备。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在亚投行初创阶段加入,为英国与亚洲的共同投资、增长创造了最佳的机会。英国是全球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亚洲之外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人民币跨境清算协议的国家。对英国来说,加入亚投行也将使自己在未来坐稳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的宝座,延续金融业竞争优势是英国再次快速发展的前提。
其次,加入亚投行是因为欧洲需要发展的亚洲伙伴。欧盟和欧元区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成立,一度形成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局面,但金融危机后,掌握世界评级体系话语权的美国开始通过调低欧盟各国评级结果对欧元进行战略性打压,此时,欧洲各国普遍认识到,即使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在与美国的对抗中也处于下风。因此,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与美国的对抗,欧洲都需要一个发展的亚洲伙伴。
从全球视野来看,欧洲国家的加入,太平洋连接起大西洋,使得亚投行从一开始就具有广泛代表性。亚投行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有益补充,是东西方携手的新范例,必将更好地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欧洲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重心已经出现东移趋势。亚投行旨在对亚洲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法德表示,欧洲希望与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在治理、贷款及公共工程等领域遵守最高标准的机构。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日前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亚洲将迎来基础设施完善的热潮,拥有丰富城市建设经验的法国和欧洲将大有可为。
按照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超主权评级方法,在西方多国加入之前,由于亚投行的成员国也为潜在的贷款国,且级别普遍较低,因此亚投行的评级级别经专业人士预测可能与中国的主权评级一致,低于多数多边开发银行的级别,但西方各国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被动局面,会提高亚投行的评级级别,继而降低其融资成本,更好地实现其最初目标。
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目前,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这些国家的加入将较大程度改变亚投行的股东格局,提升西方世界对亚投行的认可程度。截至3月20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数量增加至32个。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拉动力逐渐减弱,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排得到更多认可,继而带动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另一方面,也将间接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加入要求亚投行未来的运作更加透明和去政治化,但这对亚投行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同时,这也正是亚投行区别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优势所在。在未来,亚投行与亚行、世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一定是其发展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Posted by zcadmin @ 08:57 PM MDT [ Comments [0]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visitor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