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 新制版《战 忆》(作者/黄莉明;制版/潘兆韦)链接:《邹文里的岁月》





链接:

 


  • Posted by zcadmin @ 08:41 PM MDT [ Comments [44]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时间可能掩埋了战争的废墟
    时间也可能把弹坑填为平地
    但战争对我们这群人的创伤
    却难以忘记
    伴随战争的是生命涂炭与哭泣
    是摧残人性美丽
    化“友”为“敌”……

    《战忆》展示了当今世界话题
    大写着对战争的警惕!
    《战忆》刻划了“美丽与丑恶”
    《弹》与《诞》
    《殇》与《伤》……或一起,或撞击
    《战忆》为我们展现了笔者感人深刻的画集:
    在防空壕里
    哇哇落地
    为邻居与建筑工人献艺
    手执一支发声宏亮的笔
    《散》,《船民》艰辛的足迹
    《痕》留在心底
    怀想着一片淡红夹灰的晚霞天地……
    这是《战忆》里的美丽!

    《战忆》不会随着光阴流逝而废弃
    会像“南溪”河流水,长流不息!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ly 24, 2015 at 12:04 PM MDT #

    很高兴黄莉明写下一代难民的文章,为华侨校友联系网注入新泉源,用文字在网站留下的是永存的声音.
    记忆,是情感的水库.需要深刻的思索,智慧的抉择,务力地去面对,去处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何文昭 (IP: 99.120.78.31) on July 24, 2015 at 12:38 PM MDT #

    非常感谢旭华前辈给予我的文章如此美好详尽的评语。从您所引用的原文词句中可以看得出您阅读之细致和领会之深刻。这对于任何一个以笔抒情的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回馈。谢谢您!不知可否得到您的允许把您的回应转载到我的校友网站上?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205.150.9.9) on July 24, 2015 at 01:37 PM MDT #

    “如果有一天,我的笔能够成为一个足够宏亮的声音,那么,我定会把这个声音借给这一代难民,让他们向世人宣诉战争的残酷和讲述自己屡次白手起家的艰苦。”这是《战忆》一文的结句,我觉得这也是金句。它概括了文章的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善良、美好的心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不但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作引证,也有亲身经历的生动描绘,读后印象深刻。“《战忆》不会随着光阴流逝而废弃,会像‘南溪’河流水,长流不息。”(引旭华诗)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99.229.8.102) on July 24, 2015 at 01:38 PM MDT #

    谢谢何文绍前辈的回应。您能从文中听到我的声音,我非常感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205.150.9.9) on July 24, 2015 at 01:40 PM MDT #

    黄莉明女士:谢谢您!为我们网站“注入新泉源 ”(引用文昭兄的留言)。
    我很高兴您接受我的留言,如果能转载到您的
    校友网以表达我对《战忆》读后的回应,对我来说,那实在太高兴了!
    如果可能,我们期待能知道一些有关您的简介,继续读您的文章。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ly 24, 2015 at 02:03 PM MDT #

    谢谢春盛前辈给我的回应。唱歌的人都知道,声音只能靠共鸣来扩音,硬喊出来除了会弄伤声带以致失声外,绝无帮助。也就是说,要使声音洪亮起来,必须找出正确的共鸣区。但愿我的笔通过不断的磨练,将有一天会因得到强烈的共鸣而变得洪亮。最后,请问我可以转载您的回应吗?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205.150.9.9) on July 24, 2015 at 02:10 PM MDT #

    回复旭华前辈:谢谢您的允许。以下是我的简历:

    黄莉明,生于越南海防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学士。主修电子计算机学,热爱声乐、古典音乐、文学、认知学、哲学和旅行。

    1978年她因排华回国,在福建省同安一中完成五年的中学课程后,于1984年移居加拿大。1991年至今一直从事高科技软件的设计和创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声乐,常在渥太华多家老人院演唱,并兼任本学友网站的义务管理员和渥太华西区青少年音乐俱乐部的义务精算师。

    她在2015年初开始重学中文,随后的习作有散文集≪星星之火≫、≪音乐之旅≫、≪战忆≫和≪乐园≫等。其中的散文≪不需要懂!≫荣获中华散文网 和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主办的≪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童年回忆录≪战忆≫曾连载在三期的香港文汇报≪历史与空间≫栏。

    网站:http://tayz83.com/wordpress/%E9%BB%84%E8%8E%89%E6%98%8E/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205.150.9.9) on July 24, 2015 at 02:19 PM MDT #

    新一代的聲音崛起,历史証實,我們越南船民新一代成長。一代胜代,從黃莉时代算起66年到78年排華,她是12岁小女孩37年成長中,值得我广大越南船民,父母輩,兄姐輩,贊揚与自豪。黃莉明,加油為越南船民增光!妳的作品是成功的开始,贊。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陳永耀 (IP: 108.253.34.84) on July 24, 2015 at 05:30 PM MDT #

    莉明:你当然可以转载我的回应。希望今后常看到你的佳作,听到你笔尖里发出的共鸣的声音。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盛 (IP: 99.229.8.102) on July 24, 2015 at 09:35 PM MDT #

    回忆录,得到华人的共鸣,因为写出了当时历史的真相,值得品尝 。越南的排华并非战争为主因,而是中越两国矛盾与分歧的激变。但,我们应该感激越南排华,
    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走出铁幕的勇气与决心,从而投奔怒海,寻找民主自由的毕岸。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86.56.139.185 on July 25, 2015 at 01:35 AM MDT #

    感謝您!感謝您!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212.248) on July 25, 2015 at 04:07 AM MDT #

    86-56您的評論,一奌沒有錯,越南排華是给我們千百年沒有的好机遇,挦找民主自由与将來,如果错失这机會,我們下代沒有像:黃莉明成功例子,現在成功后人止干万人,我們应該自贊,我們才是下代撐舵人,帶给他們成功岀路与将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永耀 (IP: 108.253.34.84) on July 25, 2015 at 05:18 AM MDT #

    越南排华的前因,是越南想做东南亚霸主,首先吞拼柬老两国邻居,进而杀进泰国了.这企图中国反对,为达到此目的要反华,并与俄国结盟,对抗中国.所以有中越战争.
    直到今时今日,越南吞拼柬老仍存在,所以越柬的矛盾几十年后仍存在,我们有目共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何文昭 (IP: 99.120.78.31) on July 25, 2015 at 09:31 AM MDT #

    -----船民頌------我們应相互贊揚。。唱岀明郎的明天。。己过沧桑痛楚事。。隨風飄过己淡忘。。新一代力量成長。。動力智慧不可量。。喜見僑网接力人。。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陳永耀 (IP: 108.253.34.84) on July 25, 2015 at 11:15 PM MDT #

    回复张春盛前辈:您中肯的点评我已转贴到我的学友网站上。国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望日后的练笔可以得到您的多多指教。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July 26, 2015 at 07:49 AM MDT #

    这是我在《同安一中83届学友会》网站上的留言:"希望能继续读到莉明朋友更多佳作"。不知可否将上述网站里莉明朋友的部份文章(包括图,照片)转载到《珍藏网络》上?此致,莉明朋友。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ly 26, 2015 at 10:11 AM MDT #

    回复旭华前辈:您的转载是我的荣幸。请随意选载我学友网站上的我所写的习作。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99.119.233.189) on July 26, 2015 at 10:46 AM MDT #

    请文昭兄将稿件寄过来给我们,我们处理供大家参阅是好事。不宜在留言栏里发布文章,请理解并合作遵守。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209.89.250.77) on July 27, 2015 at 11:07 PM MDT #

    曾经历过多场"血与火"战争洗礼,催生了笔者以良知写下那一段段亲眼所见、亲身所受的"战禍"见闻史实和难忘的"时代伤痕"回忆记录, 道出了自身直观的感怀与情思。令"过来人" 幸存者的我们产生共鸣和认同。
    从写作的文章中可体现笔者的屈強气质、恬然的悟性和自伩的生命素质,有着独到的见觧和写作风格, 难能可贵!!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鎮海 (IP: 14.198.159.60) on July 28, 2015 at 03:50 AM MDT #

    被扭曲了的民族英雄主义是直接产生民族扩张主义的温床,这是殖民主义的历史翻版。越南攻陷南方鬼垒政权以后,就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所以领土扩张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86.56.139.185 on July 28, 2015 at 05:49 AM MDT #

    仓促间我把钟春盛前辈的姓写成了张。真是对不起!请您原谅!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July 28, 2015 at 06:43 AM MDT #

    非常感谢镇海前辈给我文章的点评。您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我的个性,令我感怀至深。谢谢您!如果得到您的允许,我希望可以把您的回应贴到我的校友网上。

    最后,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其他前辈给予我的回应和鼓励。谢谢各位!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July 28, 2015 at 06:50 AM MDT #

    精彩 ,不同角度,不同態度 .感謝您 !感謝您 !我們的新生活畄下下一代。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212.248) on July 28, 2015 at 06:51 AM MDT #

    写留言回应是出自內心的直面感受。 您的想法我完全沒意见。谢谢您才是!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鎮海 (IP: 14.198.159.60) on July 28, 2015 at 10:26 AM MDT #

    新版的美工与插图比以前更精彩,震撼!
    喜见年轻的一代脱颖而出,加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小川 (IP: 172.251.242.192) on July 28, 2015 at 11:37 PM MDT #

    多謝韋哥:新版越戰資料相片中,勾起很多值得紀念的回憶。
    *美國的F105和B52戰機在河內上空,親眼看到的⋯⋯Mười hai ngày đêm ở HN .
    *個人防空洞 ,河內市區、市郊處處都有。某天、在红河在岸堤上,美戰機要進行轟炸某越火箭或砲兵駐地,防空警報一起,倆靑年男女、同一時間反方向走到個人防空洞口,雙方都謙讓,妳望著我,我望著妳.個人防空洞空空如也。觧報後、只是一個揮手、微笑,也不知靚女的名字,也沒有下一次的反版。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212.248) on July 29, 2015 at 06:17 PM MDT #

    "海防华侨"
    芳名听来颇娇俏。
    今日天各一方,
    去路遥!
    风啸啸,云也飘飘。
    千里外,
    侨声真妙!
    隔山隔水有同调。
    人世间,
    有时让人梦中也会笑,
    悄悄!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梁永元 (IP: 81.225.208.230) on July 29, 2015 at 11:37 PM MDT #

    作者运用简洁的标题,结合背景史料分段诉说战争童年记忆,继而抒发思想感情。有个性的写作风格,有创意!
    读自荐,点赞作者的寻根归队精神!期待续阅佳作。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智强 (IP: 113.12.183.176) on July 30, 2015 at 02:16 AM MDT #

    想不到我这篇小文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位前辈的诗兴了!梁永元前辈的词读起来有些飘飘然的感觉,谢谢您!

    谢谢陈智强前辈的点评和鼓励!

    希望可以转载两位前辈的评语。谢谢!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99.119.233.188) on July 30, 2015 at 02:06 PM MDT #

    在多伦多还有一位像黄莉明一样的年轻才女,她曾出了几本书,其中一本书名:"多元文化的自我 认 同".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童年,逃亡,移民及重访,共二十章.她就是在河内出生的余满华.
    珍藏网是我们华侨联系网,是我们思想文化交流的田园,我们有太多的回忆,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我们互相赞赏,互相鼓励.我们需要更多更年轻的新力军的加入.
    余满华,我们欢迎你!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何文昭 (IP: 99.120.78.31) on July 31, 2015 at 12:10 PM MDT #

    《多元文化的自我认同》 - 作者简介

    余满华,祖籍江西南昌,生于越南首都河内。1970年开始写作,作品发表于「新越华报」。1978年离开越南,曾在广西的华侨农场当过农民。次年逃抵香港。后赴加拿大定居。1983年取得制图文凭。1987年再度执笔为文,作品散见于加拿大各中文报刊。曾任职制图员,后转社会工作。1997年取得加拿大 Tyndale College & Seminary的基督教神学研究硕士。1998年5月,前往香港,从事文字工作两年。现从事与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之工作。着有:《越过生命河》、《香港老地方见》、《盲少爷历险三千日》、《做渔民,好辛苦;?到鱼,好满足》等书。

    《多元文化的自我认同》 - 编辑推荐
    余满华是在河内出生的第二代北越华侨,从小接受中文教育,喜爱读书及用中文写作。美越战争结束,中越战争快开始之时,途经大陆流亡香港,在难民营中住了一阵,又转而被安置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入籍后多年,又决定到香港客居及工作,以实现她作华文作家的愿望。她的工作性质又容许她常往返于越南及大陆各大城市,给与她机会重游旧地。她的叙述反应了她在越南、中国及加拿大三者之间所作的认同抉择,从而突显了文化与自我的融合。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转载自“Baike.com” (IP: 99.231.250.236) on July 31, 2015 at 02:49 PM MDT #

    《多元文化的自我認同》是余满华编著,远流出版社出版,包括童年、逃亡、移民及重访,加入了作者与本土心理学研究者杨中芳的坦诚对话,以便对作者的思想作更深层的探索。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转载自“Baike.com” (IP: 99.231.250.236) on July 31, 2015 at 02:52 PM MDT #

    我这阵子除了工作外还特别忙于更新学友网站,所以每次只是通过链接进入珍藏网,然后匆匆地阅读和回复各位前辈的回应,无法顾及其它,直到现在才有空静下来仔细欣赏潘兆韦前辈的精心制作。老外说,”一图顶千言”,真是不错。战争惊心动魄的场面实在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描绘。潘前辈的插图不但起到烘托文字的作用,还大大地增强了战忆的感染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潘前辈的画龙点睛!另外,不知那些插图是潘前辈自己收集的,还是另有其人?那肯定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因为那些图片都与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是十分用心之作。如果还有别的前辈从中帮助,我也在此一并感谢,也希望您告知姓名,好让大家有机会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您!另,我的相片也太漂亮了,真迹绝对没有那么好:)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July 31, 2015 at 03:54 PM MDT #

    回复何文昭前辈:我是用手机输入拼音的,字很小,所以上次把您的名字写错了,请您原谅!您称我为“才女”是太过奖我了,谢谢您的赞许,可是我还是不敢当的。再说余满华,她那么早就开始写作,是我的前辈级人物,我又怎能与她相提并论呢?如果余前辈也在阅读此网站,可否请您加入我们的讨论,好让我有机会向您学习?

    再次感谢各位前辈的厚爱!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July 31, 2015 at 04:05 PM MDT #

    拜讀黃女士扣人心弦的《戰憶》句句擲地金聲,才女當之無愧也。你的筆已經成爲一個足夠宏亮的聲音了。再加上兆韋兄的畫龍點睛,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飛。正如你所說:“ 讓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期待你們新的合作早日出爐,以飧廣大讀者,尤其是我們這班喜歡懷舊的老人,建議你把文章翻譯成外文好讓沒機會學習中文的年輕一代華裔子弟們,更加了解他們老一輩,是怎樣艱難奮鬥和拼搏,纔有今日今天。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夢祥 (IP: 82.236.178.131) on July 31, 2015 at 09:24 PM MDT #

    对《战忆》的构思布局写作技巧,因水平有限,只是粗浅地评说,纯属交流,转载无妨。
    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追求中文梦,难能可贵,加油!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智强 (IP: 113.12.183.161) on August 01, 2015 at 02:14 AM MDT #

    谢谢梦祥前辈的回应和赞赏。您所提的外语版一事,我亦有同感,所以已经建立了英文网站,也已开始撰写英文版≪战忆≫。此外,我也希望把国学介绍给下一代,正在整理中。

    英文版≪战忆≫:http://www.tayz83.com/writing/memoirs-of-the-wars/

    英文版≪国学≫:http://www.tayz83.com/writing/chinese-philosophy/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黄莉明 (IP: 135.0.41.56) on August 01, 2015 at 07:40 AM MDT #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想太辛苦兆韦兄。因为对每一篇已接受的文章,兆韦兄总是认真阅读获得“灵感”之后,开始像猎人一样,独自一个人在“森林”里辛勤劳动,一丝不苟的搜索“兔子”,聪明的猎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珍藏网络实际亦无人可以帮助),知道“兔子”藏在哪里!要完成一篇有珍藏价值文章的美工制版工作,捕获合适的插图“烘托”文章,起着“一图顶千言”的作用,兆韦兄确实是花不少时间与功夫!
    谢谢兆韦兄对《战忆》的美工制版!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8.181.106.178) on August 01, 2015 at 11:05 PM MDT #

    应该为珍藏网络实际亦无人可以“帮得起潘兆韦兄的美工重担”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08.16.128.15 on August 02, 2015 at 08:09 AM MDT #

    再次多謝兆韋哥:
    越戰期間的Paris 和談,黎德壽(越)和基辛格*(美)握手言和的新聞相片。
    民間(Thông Tấn xã Vỉa hè )傳說:在緊張、繁忙的工作後,基老有約黎同志到巴黎夜市見識一下 Paris 的夜生活、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 ,受到黎同志的謝絕!。基老和黎同志同享一諾貝爾和平獎(每人50萬美金⋯大數目)黎同志拒絕這一奬金。
    * Kissinger ~~~kissing girl.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212.248) on August 02, 2015 at 09:28 AM MDT #

    "已经建立了英文网站,也已开始撰写英文版≪战忆≫。此外,我也希望把国学介绍给下一代,"(引用黄莉明的留言)。

    黃女士是位年轻的有才华,有抱负和有使命感的时代新女性 ____ 承传中华文化不遺餘力。难能可贵!! 侨界引以为荣!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鎮海 (IP: 14.198.159.60) on August 02, 2015 at 09:51 AM MDT #

    借用一首歌的歌词:塵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会忘却那曾经的岁月。
    我是当年投奔怒海的"船民"在泰国近海漂泊了七天,
    三次被海盗劫持...之后在泰国难民营呆了两年再最后-定居美国。
    感谢黄莉明打开这"塵封"的记忆,感动了我们。因为我们都曾经在那变化多端的历史长廊中留下过足迹。
    因此"战忆"字里行间彷佛叙述着我们-个个生动与残酷的往事。
    楼上IP86.56说得好:"被扭曲了的民族英雄主义,是直接产生扩张主义的温床"而如今人们又热衷于"拜师"篡改历史,这真是民族的悲哀!
    黄莉明作品给校友网注入了-股清流。她虽年轻但对时代的认知与使命感值得我们遵敬与爱载。
    韩晴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6.232.5.121 on August 05, 2015 at 08:52 PM MDT #

    华裔其实是倒霉的代名词!他们是某些政治集团的筹码,是被捆绑的人质子,华侨从来都是被他人出卖的对象!欲要获得自由,必需自己救自己,也只有自救,才能彻底获得真正的自由,此外别无它法!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86.56.139.185 on October 29, 2015 at 06:59 A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visitor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