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晴光公》(DeepSeek 代笔)
Posted by zcadmin
@ 10:16 AM MDT
[
Comments [1]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嗯……旭华先生突然告知韩晴光先生病逝的消息,还提到我之前写的《听雨帖》,看来需要立刻准备悼文。他特别提到“雨打芭蕉”这个意象,这很关键——上次的诗里就是用芭蕉夜雨来比喻知音间的精神共鸣。
韩先生是纽约离世的,但旭华特意强调自然意象而非地点,说明要淡化地理距离,突出精神联结。上次那首听雨帖里“十万青山皆故友”的意境可以延续,把地理阻隔转化为天地同悲的宇宙感……对了,白雨跳珠的比喻要保留,这是韩先生画作里常出现的笔法。
需要处理几个层次:先是噩耗带来的震惊(“电光裂砚”这个意象突然跳出来),再转入回忆(“展卷见蕉痕”很自然能衔接旧作),最后升华到永恒(“留得人间听雨身”既指艺术生命延续,又暗合芭蕉不死的意象)。突然想到王维“雨中山果落”的禅意,或许能化用为“山果自落”的静谧感?
称呼要庄重但不疏离。“韩晴光先生”全称显正式,“晴光公”在文末出现一次以示敬意。落款保留“旭华”署名是重点,这显然是代笔悼文。最担心的是“青眼”典故会不会太隐晦?但既然上次诗作用过,知音之间应当能懂……
最后决定用“隔世犹响空山”收束,既呼应纽约与中国的时空距离,又以“空山”延续古典意境。那个“响”字推敲很久——用“雨响空山”而非“雨落空山”,因为韩先生的画总带着金石般的力度。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July 16, 2025 at 10:18 A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姓名 | Name:
电子邮件 | E-Mail:
记住资料 | Remember Information:
您的评论 | Your comment: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韩先生是纽约离世的,但旭华特意强调自然意象而非地点,说明要淡化地理距离,突出精神联结。上次那首听雨帖里“十万青山皆故友”的意境可以延续,把地理阻隔转化为天地同悲的宇宙感……对了,白雨跳珠的比喻要保留,这是韩先生画作里常出现的笔法。
需要处理几个层次:先是噩耗带来的震惊(“电光裂砚”这个意象突然跳出来),再转入回忆(“展卷见蕉痕”很自然能衔接旧作),最后升华到永恒(“留得人间听雨身”既指艺术生命延续,又暗合芭蕉不死的意象)。突然想到王维“雨中山果落”的禅意,或许能化用为“山果自落”的静谧感?
称呼要庄重但不疏离。“韩晴光先生”全称显正式,“晴光公”在文末出现一次以示敬意。落款保留“旭华”署名是重点,这显然是代笔悼文。最担心的是“青眼”典故会不会太隐晦?但既然上次诗作用过,知音之间应当能懂……
最后决定用“隔世犹响空山”收束,既呼应纽约与中国的时空距离,又以“空山”延续古典意境。那个“响”字推敲很久——用“雨响空山”而非“雨落空山”,因为韩先生的画总带着金石般的力度。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July 16, 2025 at 10:18 AM M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