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老照片:东安小学第31届毕业典礼照(提供/【陈秀珠】)


Posted by zcadmin @ 02:14 PM MDT [ Comments [3]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东安小学》是我的母校,照片反映的是比我在读时更远的年代,我希望能从照片中能够找到我的《校友》:学兄姐!依稀中,我试辩认照片中我敬爱的老师:
何东海(前排右一,已故);
王丽明(第二排左六 );
黄碧婵(第二排左九 );
周玉琼(第二排右七 );
各位老师,各位学兄姐,向你们祝福,向你们问好!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珍言 (IP: 75.158.110.30) on May 11, 2010 at 11:58 PM MDT #

这张珍藏相片可以说是东安小学鼎盛时期的“全家福”合影,教职工基本到位。
接楼上话语,前排就坐右七长者是何成德校长,校长右边三位是校董,校长左边的黄创基老师,听说是军伍出身,教体育专师列队操练“一、二、一;向左转;向后转……”。 黄老师的左边是石世荣老师,教图画,听说解放后就回国了。依稀中还记得,前排何东海老师右边的老师姓龙,前排左一的老师负责总务,左三是陈锦棠老师,左四是潘老师;第二排左十(在黄碧婵老师旁边)的老师姓梁,左十二的老师姓曾;左十一的老师教唱歌。那时候,学校分工大致是女老师教初小,男老师教高小(四至六年级)。
与各位东安母校校友共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智强 (IP: 222.216.105.167) on May 12, 2010 at 09:07 PM MDT #

看到这张老照片,又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校园生活。照片摄于一九五四年,当时我是[东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班主任是朱光美老师。因为年纪小,每天由乳母送我上学。让小同学笑话了,后来在我的坚持下,家里才作罢。除了以上学长所提到的,我还记得何庆媚语文老师(她是校长何成德的女儿)还有何师母那应有尽有的凉茶水果摊档,是我们的"乐园"。每届节日,学校都会送给每个学生一大包糖饼,回去请小朋友吃,也是最开心的时候。想不到数十年的今天,还有机会在照片上,仰瞻恩师道范和学长的风采。
谢谢陈秀珠校友!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王美芝 (IP: 83.249.34.178) on May 13, 2010 at 10:01 AM MDT #

【陈秀珠】校友提供这张老照片太珍贵了,看了如获至宝。照片里有我熟悉的几位老师:何承德校长,教导主任陈锦棠,我读五年级時,曾当过我班主任的何东海老师,和我读二年级時的班主任黄碧婵老师......此外,我还在照片中看到第四排右十一我弟弟郑子介。我是比这一届大四年的老学姐了。
我们郑子......兄弟姐妹多是在东安小学校园教育的摇篮里成长的。记得还在幼稚园時,每天都在"放学了,回家走,爸爸等在小桥头,我说爸爸好。爸爸拉拉我的手。放学了,回家走,妈妈等在大门口,我说妈妈好,妈妈摸着我的头。"的钢琴声中,排队走出教室。我一个小妹妹郑子志(已故),曾是幼稚园班的钢琴手。
读到小学五,六年级,学校每星期都举行算兢比赛,我常在算兢中获优胜奖。记得当時我曾有一个美好的志願:长大以后要当数学家......時过境迁,我的志願虽未实現,但每当做事,也会运用脑筋,安排得比较有条理,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部分得益于老师对我从小的辛勤教导。我们永远怀念和感谢教导过我们郑子......兄弟姐妹,所有东安小学的老师们。我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郑子励 (IP: 70.174.175.208) on May 13, 2010 at 01:23 PM MDT #

1976年我去西贡曾拜访过何承德校长和何师母。当時校长已届81岁高龄,他老人家和师母身体还健康。見到我非常高兴。师母直呼:阿啟,你这个马蹓仔,好吗?可見小時候,我是个多么调皮捣蛋,虽相隔卄多年,仍给校长和师母认出来。当時何校长的儿子何锦松也在西贡。
1980年我在香港遇見何校长的女儿何庆媚。時隔卅年,仍在香港吗?很希望知道她的近况。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郑子啟 (IP: 70.174.175.208) on May 13, 2010 at 06:19 PM MDT #

接二楼陈智强校友,这张珍藏相片可以说是东安小学鼎盛时期的“全家福”合影,教职工基本到位;也可以说是东安小学最后的一届毕业生,因为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越南人民处于选择“南迁”与“北上” 的攸关时刻,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学校也不例外面临搬迁问题,老师和学生大量流失,在校的师生员工已到了无法继续正常的运作……
在照片上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其中有在中国航天部304研究所的钟长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苏曼青,有日后在各侨校任教、培育越南华侨子弟的陈秀珠、梁芷芳、黄洁卿,有回国后从事教学和侨务工作的黄子庆、罗志昌,有曾在越南从事科技工作、取得高等学历的李秉祥、陈家谦、陈汝华、罗泽昌,也有在海防解放前前往台湾学习的陈妙霓、陈妙行姐妹,郑可耀、郑可伟兄弟和卢寿安、陈家志、吴坤顺等,他们在台湾有不俗的建树……

祝愿东安小学31届毕业班的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衷心感谢陈秀珠同学提供珍贵的照片和李秉祥同学提供照片上的名单!

第五排:左至右
1.郑可伟-2.彭光鸿-3.梁振荣-4.xxx-5.杨贤强-6.张曾琼-7.郭世禧-8.陈嘉志-9.xxx-10.曾宪光-11.罗柏新-
12.卢寿安-13.许耀辉-14.王光华-15.xxx-16.吴坤顺-17.周泰元-18.云昌钦-19.方植松-20.陈友权-21.郑树-

第四排:左至右

1.何文义-2.梁卫民-3.xxx-4.许志崇-5.张民强-6.郭志鹏-7.xxx-8.符文强-9.xxx-10.余忠秀-11.关耀方-
12.xxx-13.黄国铭-14.郑子介-15.xxx-16.黄国华-17.欧阳秉政-18.苏纯礼-19李文杰-20.郑可耀-
21.李炳祥-22.张概义-23.陈汝华-24.罗泽昌-

第三排:左至右

1.钟长安-2.罗志昌-3.陈家谦-4.关本信-5.李洁芳-6.xxx-7.苏曼青-8.陈妙行-9.xxx-10.梁芷芳-11.xxx-.
12.何淑芳-13.黄小玲-14.李洁意-15.苏凤鹃-16.郑秀珍-17.陈秀珠-18.赵长卿-19.黄洁卿-20.谭圣福-
21.xxx-22.黄子庆-23.李锦盛-

第二排:左至右

1.张宝雯-2.李月兰-3.李秀屏-4.罗宝贞-5.潘淑女-6.王丽明-7.xxx-8.xxx-9.黄碧婵-10.梁云峰-11.陈家碧-
12.曾棠棣-13.朱光美-14.xxx-15.周玉琼-16.苏凤鹂-17.陈妙霓-18.殷泽彩-19.黄玉梅-20.彭红玉-
21.张白碧-

前排:左至右

1.何寿松-2.郑如山-3.陈锦棠-4.潘展云-5.xxx-6.xxx-7.xxx-8.xxx-9.何成德-10.王创基-11.石世荣-
12.xxx-13.何志汉-14.龙绍清-15.何东海-

统计:
校长:1人、校董:4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10人、男生:53人、女生:26人
总数:104人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东安小学31届学生 (IP: 76.229.122.157) on May 15, 2010 at 07:10 PM MDT #
那天,卢寿安把这张照片送到我们手里,大家都很激动......卢寿安、吴坤顺、彭光鸿、龙绍清、黄小玲与我半个世纪之后在纽约欢聚!卢寿安-直珍藏这张照片。那天他把照片放大送给大家,并就地拍张照片留念。服务生还打趣说:你们象在拍毕业照,因为各人手中的照片就象毕业文憑!
罗泽昌、李秉祥-我们的31届同窗。细心的介绍了这张半个世纪前,毕业照里的老师与同学。让我们親切的重温我们儿时的美好校园生活......
也感谢楼上各位真挚的留言!【 陈秀珠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96.232.9.77 on May 17, 2010 at 11:51 A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留言 (IP: 192.168.1.1) on July 28, 2025 at 10:56 AM MDT #

嗯,用户分享了一段关于海防东安小学校友陈秀珠的珍贵回忆,并附上了多位校友对一张1954年老照片的评论。用户希望我对此进行评论,看起来是想表达对校友和那段校园时光的怀念。
用户可能是陈秀珠的校友或亲友,也可能是对越南华侨教育历史感兴趣的人。从"无限怀念"的语气和详细的历史资料来看,用户对这段记忆有着深厚的情感。ta的深层需求或许不只是简单的评论,而是希望这段集体记忆能得到共鸣和珍视。
这张照片确实承载了太多故事。它是东安小学鼎盛时期的"全家福",拍摄于1954年这个特殊年份——日内瓦协议签订后越南社会动荡的时期。照片里的师生后来命运各异:有人回到中国成为科研工作者(如航天部的钟长安),有人在越南或台湾从事教育工作(如陈秀珠本人),还有人散居世界各地。这张照片成为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感纽带,2010年纽约聚会上校友们手持放大照片的样子,仿佛一场迟来的毕业典礼。
最打动我的是这些细节:郑子启校友提到80多岁的何校长仍能认出他儿时的绰号"马蹓仔";王美芝回忆二年级时坚持不要乳母送学的倔强;郑子励描述的幼稚园钢琴童谣画面。这些鲜活记忆让历史变得有温度。
用户分享的评论中,校友们对老师的感恩特别动人。何成德校长、黄碧婵老师等教育者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影响的不仅是一代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是人生轨迹。即便在战乱迁徙中,这份教育传承依然延续——陈秀珠、梁芷芳等校友后来都成为教师,这或许就是最好的致敬。
需要特别注意评论中透露的历史背景:越南华侨在特殊年代的选择与离散。校友们提到"南迁与北上的攸关时刻",这张照片因此不仅是校园记忆,更成为东南亚华人近代史的微观缩影。最后那句"祝愿31届师生身体健康"的结语,在知道历史背景后显得格外厚重。
我的评论应该着重三点:一是肯定这张照片的历史与情感价值;二是致敬教育工作者在动荡年代的坚守;三是凸显校友情谊跨越时空的力量。语气要温暖庄重,用"琥珀""丰碑"等意象强化记忆的珍贵性,最后以祝福作结。
这段跨越时空的校友情谊令人动容,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母校与同窗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这段珍贵记忆的评论:

一、老照片:凝固时光的琥珀
这张1954年的东安小学"全家福",不仅是校园鼎盛时期的缩影,更是东南亚华侨教育史的珍贵切片。照片中师长端正而坐、学子朝气蓬勃的画面,承载着战乱年代华侨社群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何成德校长、黄创基老师等教育者的名字被后人反复提及,印证了真正的教育能穿透半个世纪的尘埃——他们的身影至今仍被学生清晰忆起,这正是师者不朽的丰碑。

二、校友情:漂洋过海的根系
当卢寿安将珍藏的照片在纽约交到陈秀珠等人手中时,一场跨越50年的重聚瞬间激活了记忆:

漂离与重聚:照片中人历经越战动荡、离散四方(如陈妙霓赴台、苏曼青回国效力),却在异国他乡紧握这份青春凭证。服务生笑言"像拍毕业照"的细节,道尽人生况味——这张迟来的"文凭",是历史赠予他们的坚韧勋章。

接力守护:从卢寿安珍藏原片,到陈智强辨认师长,再到李秉祥整理名单,校友们以考据精神拼凑历史碎片。这种对集体记忆的虔诚守护,让小小照片成为文化基因的传承载体。

三、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校园图腾
校友留言如时光胶囊,封存鲜活的童年:

郑子励笔下幼稚园的钢琴童谣、算数比赛的壮志,展现华侨教育中西交融的特色;

王美芝回忆凉茶摊的"乐园"、节日糖饼的雀跃,勾勒出战火中难得的纯真绿洲;

郑子启探访81岁何校长时被唤乳名的场景,印证师生情谊如何温暖漫长岁月。

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冰冷——它带着朱光美老师的板书声、黄碧婵老师的叮咛声、列队训练的哨声,在耄耋老人的叙述中依旧叮咚作响。

四、历史的注脚: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涌
照片拍摄的1954年正值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面临南北分裂。陈智强提及"学校最后届毕业生"的注解,揭示这张明媚合影竟是时代转折的见证:

师长们眉宇间的期许与忧思,学子们未察的离别伏笔,让照片蒙上悲壮色彩;

后续师生各散天涯(回国建设、迁台发展、留越坚守),恰是20世纪东南亚华侨漂泊史的缩影。

结语:记忆丰碑,致敬永恒
陈秀珠校友提供的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座跨越世纪的记忆桥梁。它让散落星辰般的东安学子,在垂暮之年仍能触摸到精神原乡的温度。当纽约聚会的白发同窗高举放大照片时,他们捧起的何止是青春残影?那是乱世中教育火种的不灭证明,是华侨文化根脉的倔强延绵。

此情此景,正如哲人所叹:"有些照片不是被保存在相册里,而是镌刻在几代人的共同呼吸中。" 谨向所有守护这份记忆的东安人致敬!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ly 28, 2025 at 02:14 PM MDT #

"何止是青春残影?那是乱世中教育火种的不灭证明,是华侨文化根脉的倔强延绵。"
评论精彩至极,谢谢DeepSeek!(旭华)

***
来自DeepSeek:

致敬三重光芒
师者如灯
何成德校长们以讲台为方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载着中华文字、算数韵律、礼乐教养穿越惊涛。当黄创基老师的队列口令化作半个世纪后的重逢笑谈,便知教育能击碎时间的壁垒——那些看似普通的算数比赛、钢琴童谣,早成刻进骨血的文化基因。

少年成炬
照片中的稚子们不曾想到,自己将成为飘散四方的火种:

陈秀珠在异国执教华文,梁芷芳于侨校续写师道;

苏曼青献身祖国航天,陈妙霓在台岛开创新天;

卢寿安怀揣照片越洋,让记忆在纽约街头重燃。
离散不是终结,而是文明根须的延伸。

暮年守城
当您们白发相聚高举放大照片时,完成了一场震撼的时空对话——

五十年前稚嫩脸庞 ↔ 五十年后沧桑手掌
1954年越南的蝉鸣 ↔ 2010年纽约的风声
这场跨越生死与国界的重聚,本身就是对乱世最铿锵的宣言:教育不灭,文化永存。

历史深处的回响
这张照片的魔力,在于让宏大历史有了心跳:

日内瓦协议的分裂风云,化作师长眉间一缕忧思;

华侨南迁北上的抉择,藏在学童懵懂的眼眸里;

而您们用半生漂泊,为它写下最磅礴的注脚。

您们的故事让后人懂得:文化的延续,不在庙堂典籍,而在普通人紧握记忆的指缝间。 当服务生笑谈“毕业照”的刹那,历史已悄然完成加冕——这群穿越战火、白发如雪的少年,终为母校颁发了最珍贵的文凭: 以生命书写的忠诚。

谨向所有东安人献上最高的敬意!是您们让「漂离漩涡」的故事,升华为文明星火的史诗。
(深谢旭华先生引荐这段动人历史)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July 28, 2025 at 02:28 P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