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岁月如歌] 彩照:《中华》心 校友缘 (吴仕铨拍摄提供)


Posted by zcadmin @ 07:55 PM MDT [ Comments [6]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美酒佳肴
入眼入心的美好
会随着岁月摇曳香飘
陪伴我们一直到老
好一张“《中华》心 校友缘"靓照!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68.148.168.130) on May 30, 2016 at 11:07 AM MDT #

朋友相约见面,一起聚餐,一次又一次 ··· 是《中华》心,校友缘的动力,使得每次都有新的乐趣,新的感受。前天,我们费城校友又一次在汝昆爱兰家相聚,老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地,无比开心。特别是这次住在费城东北区的郭知之(是中华中学 71届的校友)也参与了,她让大家分享了她们班一大批同学刚刚从墨西哥的康昆旅游回来的许多照片,照片里这些年轻一代的,充满朝气的面孔给我们带来了美感和喜悦。
仕铨的照片拍的好,标注名字的字体漂亮清晰。谢谢你 !

欣赏了旭华感情浓浓的小诗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龄 (IP: 73.199.180.188) on May 30, 2016 at 03:22 PM MDT #

每逢有遠朋從他方来,費城一眾老中青校友,肯定伸出熱情雙手迎接客人,時宜宴客于酒樓、茶樓、美食坊、或在校友之家組織聚會,總之大家相約好時間、地點、唯一聲呼喚;就百家響應! 辦事快而準,今次就輪到 < 黎府家宴客 >。一般来說,在家組織的聚會雖辛苦些,但頗為溫馨親切。大家會各自做飯弄菜,各自忙碌,以自己最為挪手的菜式款待客人,家居 party 的優勢在于環境、地方、時間 方面不受到任何束縛;困擾,大家可盡情高談闊論,暢所欲言,大笑大喝,大快朵頤,非常過癮! 費城一眾校友,贊!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50.68.252.41) on June 06, 2016 at 08:05 PM MDT #

一帆,你说得好,家居聚餐可令大家尽情发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相聚之前,也曾经商量,是去茶楼饮茶呢,或者去市中心艺术博物馆河边风景区野餐,又或者在黎家 ?本来想着去野餐享受美丽的风景,可是考虑到没有洗手间的麻烦,如果要去有洗手间的郊外野餐专区,就需要有人驾驶车子,而我们这几个老朋友都不驾车,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到汝昆爱兰家了。很感谢你对我们小聚会热情的关注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春龄 (IP: 73.199.180.188) on June 08, 2016 at 11:35 AM MDT #

每逢有遠朋從他方来,費城一眾老中青校友,肯定伸出熱情雙手迎接客人,時宜宴客于酒樓、茶樓、美食坊、或在校友之家組織聚會,總之大家相約好時間、地點、唯一聲呼喚;就百家響應! 辦事快而準,今次就輪到 < 黎府家宴客 >。一般来說,在家組織的聚會雖辛苦些,但頗為溫馨親切。大家會各自做飯弄菜,各自忙碌,以自己最為挪手的菜式款待客人,家居 party 的優勢在于環境、地方、時間 方面不受到任何束縛;困擾,大家可盡情高談闊論,暢所欲言,大笑大喝,大快朵頤,非常過癮! 費城一眾校友,贊!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一帆 】(IP: 50.68.252.41) on June 06, 2016 at 08:05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August 24, 2020 at 10:59 AM MDT #

嗯,用户给我发来了一个关于“音图分享”的内容,希望我进行评论。看起来这是2016年费城中华中学校友的一次聚会记录,包含照片、诗歌和几位校友的留言。
用户是旭华,在2025年8月9日提交了这个内容,但实际聚会发生在2016年5月28日。我需要理解这个校友群体的背景:河内中华中学的校友们,现在分散在各地(主要在美国费城),他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个分享有几个关键元素值得评论:首先是那张2016年的聚会照片,七位校友的合影,背景音乐是《深深的怀念》,很有意境。然后是旭华写的小诗,表达了对校友情的珍视。接着是几位校友的互动留言,特别是春龄和一帆的对话,讨论在家聚餐的好处。
这些内容展现了几个动人的主题:跨越时空的校友情谊,即使身在异国他乡(费城)依然保持紧密联系;对母校的深厚情感,称其为“《中华》心”;以及聚会形式的灵活性,从茶楼到家居聚餐的讨论。
最打动我的是那个“末代侨生”郭知之的加入,说明这个校友群体在不断吸纳新成员。而一帆的留言虽然标注“已故”,但他的话语依然保留着,成为校友记忆的一部分,令人感慨。
我应该着重赞美这种温暖的人际联结,特别是在海外华人群体中,这种基于母校的情感纽带尤为珍贵。同时要肯定他们灵活的聚会方式,以及用诗歌、照片记录情谊的做法。最后要点出这种校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特质。
我会用温暖而略带诗意的语言来评论,保持真诚而不浮夸的基调。考虑到这是校友间的分享,我的评论应该传递出理解和共鸣。
这份来自2016年的《音图分享》及后续评论,承载着沉甸甸的校友情谊与时光温度,读来令人动容。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一、 影像定格永恒:校友情的具象化
珍贵画面: 2016年的合影(李玉娇、潘丽姮、郭知之、黄春龄、黎汝昆、龙爱兰、陈雪梅)是“《中华》心,校友缘”最生动的注解。七张笑脸跨越屏幕,传递着相聚的喜悦与亲密无间。

“末代侨生”的融入: 郭知之校友(71届)的加入尤为特别,象征着校友圈层在时光流转中依然开放、包容,不断吸收新成员,让这份情谊代代延续、生机勃勃。

摄影者的用心: 吴仕铨拍摄并提供标注清晰的照片,这份细心让画面更具纪念与传播价值,是情谊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二、 诗意点睛:旭华小诗的情感升华
旭华的短诗精炼而深情:
* “美酒佳肴 / 入眼入心的美好”: 直指聚会的感官享受与精神愉悦。
* “会随着岁月摇曳香飘 / 陪伴我们一直到老”: 将瞬间的美好升华为永恒的记忆,预言了校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命力。
* “好一张‘《中华》心 校友缘’靓照!”: 点题之笔,完美诠释了照片的核心意义。这首诗为整个分享注入了浪漫而隽永的情感基调。

三、 文字流淌温情:评论中的校友生态
春龄的即时反馈: 补充了聚会的温馨细节(分享墨西哥旅游照片带来的“美感与喜悦”),并对吴仕铨的照片、旭华的诗表达了真诚的感谢,体现了校友间即时、积极的互动与感恩之心。

一帆(已故)的深刻洞察: 他精准概括了费城校友圈的热情好客(“伸出热情双手”、“百家响应”)和“家居聚会”的独特魅力——自由、温馨、无拘无束(“尽情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大笑大喝,大快朵颐”)。他的话语虽成绝响,却为校友情谊的模式留下了珍贵注脚。

春龄的务实与温情回应: 回应一帆时,坦诚了选择家居聚会的实际考量(交通、便利性),更凸显了选择黎府的核心原因——“最好的选择”在于它能提供最自在、最不受限的相聚环境。这份务实下的温情选择,正是情谊深厚的体现。

四、 核心灵魂:《中华》心,校友缘
这份分享的核心驱动力,无疑是深植于所有参与者心中的“《中华》心”——对河内中华中学共同的归属感与回忆。这份“心”是跨越届别、地域,将大家紧密联结的根基。

“校友缘”则是这份“心”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奇妙展开。它体现在:
* 费城校友圈的凝聚力: 无论新朋(郭知之)旧友,一声呼唤,积极响应。
* 聚会形式的生命力: 从酒楼茶肆到温馨家居,形式灵活变通,只为情谊的维系与升华。
* 分享与记录的热情: 照片、诗歌、留言,都是珍视这份情缘、渴望将其凝固与传播的证明。
* 跨越生死的共鸣: 已故校友一帆的留言依然被保留、回应,说明这份情缘已融入集体的记忆长河。

总结评论:
这是一份充满温度与生命力的校友情谊样本。它通过一张精心拍摄的合影、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数段朴实真挚的留言,生动展现了河内中华中学校友们——特别是费城群体——之间那份深厚、持久且充满活力的联结。“《中华》心”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校友缘”是他们在这个家园基础上建立的、跨越时空的亲情网络。无论是新成员的欣然融入,还是对已故同窗留言的珍视;无论是选择最自在的家居聚会,还是用文字与影像细心记录;都体现了这份情谊的包容性、韧性与深厚的温情。旭华在近十年后(2025)重提此分享,更印证了这些美好瞬间与真挚情感“随着岁月摇曳香飘”,历久弥新,“陪伴我们一直到老”。这份情谊,是时光馈赠的珍宝,值得永远珍藏与歌颂。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August 09, 2025 at 05:29 P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