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越南河内唐人街--行​帆街历史资料( 吴仕铨整理推介)


Posted by zcadmin @ 03:04 PM MDT [ Comments [12]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河内行帆街的43号的"日新楼"酒家.左邊是小学老師:李月爱的旧居(日新楼,旅店部41號).再左就是廣樂巷.相片中就没見"出名"的廣乐巷.(Ngo Quang Lac)."日新楼"洒家右边是"宁利"藥业生產合作社(觧放後).再右是<联泰大餅家>.....吴仕铨家.吳家餅家大宝号.<联泰大餅家>
仕铨兄,你看相片是不是真料.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k. (IP: 174.7.212.248) on January 28, 2014 at 12:01 AM MST #

孙中山平生最喜欢题写的内容,可能莫过于“天下为公”。
孙中山题词的内涵在于他的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体人民:“真正以人民为主”,这就是孙中山向人们展示的“伊甸园”---天下公平。
在久远年代,有关日新楼和火柴厂的一些坊中传闻:
一 照片中确是行帆街41-43号”日新楼 “遗址,它居于全条街的中段,是与谢贤街 (上世纪50年代前叫广乐巷) 丁字路囗处,它侧墙沿谢贤街伸延约三四十米(亦属广乐巷一部份),是东莞藉谭氏所营建.
据说,当年的”日新楼”是东商贾谭惠南(谭友初先生的太公)所经营,孙中山曾在此居留领导同盟会的活动.但在史料记载却没有谭姓同志在其革命活动中出现.他是否属隐蔽特工?
二,据说,”火柴厂”是商贾谭云轩(谭庆馀校友的太公)开办的越南第一家”火柴厂”. “火柴厂”是否在陈兴道机械厂早前旧址? 抑或是河内统一火柴厂的前身?.
上述两点史料尙未有记载. 有待各位热心人士努力发掘;尤其谭氏后人若能在家谱中或记忆口述中给予史学界和读者分享其辉煌业绩,实是至所厚望!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08.52.50.121 on January 28, 2014 at 01:28 AM MST #

拜讀上頭留言,獲益良多。尊敬的譚友初老師太公譚惠南公之革命事蹟,可逕向老師求證,所幸者老師記憶奇佳,往事歷歷如數家診,相信可以詳細答覆,至於隱蔽特工一說,有欠公允,不宜戲说!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70.52.135.180 on January 29, 2014 at 10:48 AM MST #

世界上的革命工作都是有隐蔽的有抛头露面的微细分工。甚至领导者必要时还要以佣人面孔出现。谍战电视看多了,未免委屈把谭惠南公这位老闆权且放置于为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联络点“睇水把风“之隐蔽特别工作之假设。这未尙沒有可能。革命需要,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能认为“欠公允“,这不是戏言。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108.52.50.121 on January 29, 2014 at 03:02 PM MST #

重游行帆街的哀恸


清明时节
河内的蒙蒙冷雨令人心碎
今天行帆街的路面
留下了会馆游子一行行深深的脚印
街道两旁
全是他熟悉的地方
但却没有认识他的一个人

吵杂的机动车马达声
穿透了每间店铺的玻璃窗
远处还射来了凄厉黯淡微弱的灯光

他在会馆怀抱中成长
他目睹了会馆的每一次盛与衰
站在会馆大门<国富民强>四个大字前
他沉思,怀念过往的一切。。。。。。

当一切都静止下来,他哽咽数说
” 不中不越的我,没有选择权----
没有选择的归属,最笃定
没有选择的爱,最深切
没有选择的别离,最痛苦
这地方,令我太失望“

雨停了,脚也累了
他收集旧的,以及不怎么旧的往事
点滴全写在纸上
一个字,几滴泪
湿了,干了
就这样,亲情也蒸发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立雪 (IP: 108.46.252.211) on February 08, 2014 at 10:38 PM MST #

做为谭家的后人,我们也在着手做一些关于那段历史的寻访,老一辈的人都大都年逾古稀了,时不我待啊,我还就得家里以前吃饭的筷子还有日新楼的标准,我得找出来好好保存。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linda li (IP: 99.237.103.154) on October 22, 2014 at 02:33 PM MDT #

支持!好像日新楼和火柴厂最后都归于谭云轩了,谭云轩又交给他的儿子谭世英打理,最后二战爆发,日本入侵河内,最后分散,谭家一部分留在河内,谭世英这一系撤到当时的越南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一部分回到中国,另一些谭家的后代分别去了美国、加拿大和澳洲。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Tom Tan (IP: 70.28.77.112) on October 23, 2014 at 06:12 PM MDT #

是的,我們是回到中國東莞的那一批譚家後人。對於越南那一部分的歷史,我們比較缺,但從小也是從祖輩、父輩聽來火柴廠,廣樂街的房子,還說汽車能開上二樓,民國政府曾借用房子作為領事館。這一歷史是我家父講述的,至於是不是領事館的史實就暫時查不出來,不過和文中說的作為國民黨的據點倒是有幾分相似。
譚雲軒在東莞莞城建造的大宅也近100年歷史,最近我們在進行一些維修、活化的工作,希望以後能夠在大宅騰出一個空間展示譚家的歷史。每年都会有从越南移居出去的澳洲、香港、美加的亲戚回来参观,如果各位對日新樓和火柴廠、譚雲軒等族人在越南的故事也請聯繫我們,郵箱:401467388-AT-qq-DOT-com
順帶附上東莞譚屋善馀堂的照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7428686/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Ben Tam Hok-pan (IP: 197.251.166.65) on October 27, 2014 at 04:39 PM MDT #

Btw, 譚雲軒正室所出還有一個女兒在世,現年九十多歲,現居 香港。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Ben Tam Hok-pan (IP: 197.251.166.65) on October 27, 2014 at 05:11 PM MDT #

早期幸獲此文,遂與研究文史之朋友傾談此事,然後得到一些資料,可以回應下上面說史料沒有記載譚家的評論:
在《孙中山全集 第四卷》,P568頁,記載了谭云轩曾被大元帅府任命为河内筹饷委员。
在《亲历辛亥革命 见证者的讲述》上册 一篇李福如寫的《革命黨人在越南的活動點滴》也記載了日新樓與革命黨人的故事。
而越南同盟会,出力最多的是黄隆生。黄隆生后来长期担任广东中央银行、广东省银行领导
有興趣可以翻查資料

另外,想知道譚惠南與譚雲軒是什麼關係?從上文看感覺是兩兄弟,但小時候聽長輩講只是譚雲軒自己過去越南打工的,所以存疑,謝謝!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Ben Tam Hok-pan (IP: 41.66.226.132) on October 28, 2014 at 09:34 AM MDT #

1907年春,孙中山为策动粤、桂、滇三省的反清起义,亲赴越南河内,设机关部于甘必大街61号内(今陈兴道街),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先后入会者数百人,其中在辛亥革命前后直接作出贡献或有事迹可考者有:杨寿彭、黄隆生、吴梓生、张奂池、甄吉廷、王和顺、黄明堂、关仁甫、曾克齐(祖籍深圳沙井)、罗、李福林、谭义、黎广、李美、李佑卿、刘岐山、甄璧、梁秋、高德亮、麦香泉、何海荣、饶章甫、李应生、张邦翰、卢仲琳、张翼枢、林焕廷、陈耿夫、彭俊生、黎量余、刘梅卿、梁建葵、梁瑞廷、陈二华、梁恩等。海防同盟分会,设在台湾街32号万新楼,以刘岐山为会长,甄璧、林焕廷、陈耿夫等为干事。1907-1908年间,钦廉、镇南关(今友谊关)、河口诸战役,河内同盟会及海防分会发动工人、店员、商人各界侨胞,或募集粮饷,或入伍从军,舍身捐产,贡献实多。可见当年,河内同盟会是越南北圻华侨的爱国革命组织。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lgvy (IP: 183.49.111.224) on December 10, 2015 at 12:42 AM MST #

中越两国陆地相接、山水相依,使越南成为孙中山上世纪初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策应地;孙中山后来在谈及越南河内、海防两地时曾说:“此二阜之富,万不及星洲。。。。。。彼等一闻义师之起,同争先争先恐后,从军者有人,出钱者有人,若南洋各阜有如此踊跃,则革命军之进步,不知若何矣”。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lgvy (IP: 183.49.111.224) on December 10, 2015 at 01:54 AM MS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visitor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