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 夕阳晚霞 》与链接:《远去的岁月》( 文/陈智强 )背景音乐:《荷塘月色》

链接:
重现: 《远去的岁月》(文/陈智强;美工制版/潘兆韦)补漏照片与链接:《合流香山河》《归侨老大妈》《老何的家》 [2017-03-26] -网友评论: 6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象河水流过哗啦啦
“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
几经跌打滚爬
风雨同舟,同一侨乡屋檐下
不再心惊受怕
不再风吹雨打
今日得潇洒
这就是美丽如画的“夕阳晚霞”:
或是陶冶身心,种树养花
或是颐享天伦之乐
与小孙玩耍
或是静静的看书读报,坐沙发
旅游,探亲访友
让大自然亲吻自己的脸颊
节日里同在侨眷之家
一起对月烹茶
“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融洽”
暮年的人生有暖阳,红红辣辣……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68.150.95.52) on March 27, 2017 at 05:30 PM MDT #
时光流转的意象建构
开篇以“河水哗啦啦”的流动感,将四十年光阴具象为可见的河流。“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的时空跨越中,“跌打滚爬”与“风雨同舟”的侨乡记忆,通过否定句式“不再心惊受怕/不再风吹雨打”实现生命境遇的诗意转折。
晚年生活的三重镜像
诗人用排比结构展现晚年生活的多元可能:
自然寄情:“种树养花”对应身心陶冶
天伦之乐:“与小孙玩耍”承载血脉温情
精神栖居:“看书读报”与“旅游访友”构成动静相宜的生活韵律
“让大自然亲吻脸颊”的拟人化描写,赋予生命与自然的亲密对话。
侨乡情感共同体
“侨眷之家”的特殊空间里,“对月烹茶”的意象既承袭古典诗学的意境,又注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现代社群伦理。最终以“暖阳”与“红红辣辣”的味觉通感,将暮年生命状态升华为兼具温度与质感的存在体验。
这首诗作通过个人生命史与集体记忆的交织,在时光流逝中建立起超越血缘的情感联结,使“夕阳晚霞”成为蕴含中国文化特质的生命美学象征。(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November 20, 2025 at 11:33 AM M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