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侨中厂房杂忆》(蔡国全师傅口述;小川整理;美工制图/潘兆韦)新增:诗《写完你人生的圆满》__怀念张志强师傅




链接:
怀念在侨中校厂的日子(文/黎万辉;美工制图/潘兆韦)背景歌曲:《Ban oi 》  [2015-08-04] -网友评论: 9

Posted by zcadmin @ 06:55 PM MDT [ Comments [2] ]
 
 
 
 
所有评论 | All comments:

海防开埠之初是港口和海运业,继之是出入口洋杂货,再之是简单的轻工制造业,如酱油、肥皂、胶鞋等,因而大多数的机器师傅陆陆续续从广东迁居到海防谋生,从事船舶机械维护。侨中从开初百花齐放“勤工俭学”活动到集中精力办机加工校厂,因为机械业是海防华埠的优势行业,机器师傅分布在各行各业。侨中办校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得到侨界的有力支持。怀念和赞颂侨中的师傅们!
与作者共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侨中校友 (IP: 180.141.3.227) on July 22, 2015 at 01:11 AM MDT #
僑中厂房杂忆,有历回味,亮奌是隨时間轉移,不少留校的精英陆续出位,厂房總負責,黃旭華。。。一看把我眼睛看亮了,原來我们网主,过去有一段了不起日子,不是一般人能胜任。佩服極了。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陈永耀】 (IP: 108.253.34.84) on July 22, 2015 at 01:20 PM MDT #
华人涉足海防兴业建厂,最早期是以船舶维修为主业的“合泰隆机器厂”、“广生隆机器厂”,多数广东师傅或受聘或移居到海防从事机加工行业,海防人惯称为“机器佬”。黄克原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任海防广东会馆理事长兼侨中校长)在出道之初的三十年代,曾在“合泰隆机器厂”任法语翻译秘书。机器师傅的理论知识较少,直观口传手教带出一批又一批徒弟遍布海防各家工厂。这两家工厂可以说是培养海防华人机器人才的摇篮,带徒弟是传承华人行业的优势。顺带多说一句,这两家工厂选址在下里,即是三泊河的出海口是很有见地的。解放后公私合营,易名为“新隆铸造厂”,主业为铸造,(在1970年前后,百科大学有个技术组驻厂传授连续铸造小口径生铁输水管新工艺,这是后话。),有的机加工师傅被调到“沿海(造船)”、“建设(建筑机械)”、“5-1”等机械厂。
海防青年对机加工行业情有独钟,张师傅带出张建业,沈师傅带出沈德生,还有不少翻译哥姐完成中国援越项目后,入读海防技工学校学钳工、车工,学成后进入各家工厂,如梁德成、苏德庆、唐伯明、陈佑金(女)等。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讲古仔 (IP: 113.12.178.220) on July 23, 2015 at 02:53 AM MDT #
谢谢永耀兄,您过奖了!
回眸在侨中厂房工作的日子,实在感概万千!

《凝神与倾听》

我在凝神
回望字行间我们的身影
那时我们年轻
有冲天的干劲
像马达般旋转不停
有熊熊烈焰般的热情
美得像铁水流出时溅放的闪闪金星
我们的许多故事
连同我们青春流水般的梦想与曾经
随着生命的河流静静
流向四面八方,无踪无影……

我在倾听
一个个师傅美丽的姓名
美得像夏日里随风摇曳的风铃
透过岁月时空的回声
传递着我们在校厂相处难忘的感情……

谢谢“讲古仔”的精彩留言,请继续您的“新隆铸造厂”的“铸造小口径生铁输水管新工艺(duc lien tuc)",师傅带徒弟,"子继父业”.......的故事。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209.89.250.77) on July 23, 2015 at 05:33 AM MDT #

1:僑中厂房杂忆,小川整理,把眾讀者,帶引進主題再次証實作者文作才能。2:旭華,詩中写:美得像鐵水流出时濺放的闪们金星,这是当事人們有一种心花恕放,奇達的感受,有成功感!我們热愛青春年代,热愛过去的工作為越南建設有一定貢獻,对嗎?3:[講古仔]說不少翻譯哥姐完成工作項目后入讀海防技工學校,學鉗工,車工,學成后是一律公認3级技工的。也应算海防華僑之光榮。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陳永耀】 (IP: 108.253.34.84) on July 23, 2015 at 09:51 AM MDT #

细读留言,感触良多!在当今物慾橫流,唯利是图的社会,还有象黄旭华,陈永耀等侨友,慢慢地怀念昔日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的師傅们,的确难能可贵!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小川 (IP: 172.251.242.192) on July 26, 2015 at 08:19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重现留言 (IP: 192.168.1.1) on September 05, 2025 at 07:07 PM MDT #

这首题为《写完你人生的圆满》的小诗,是一段深沉而温情的悼念,以简洁的语言承载了厚重的情感与记忆。以下是从诗歌情感、意象运用和历史背景三个层面的评论:

一、情感的克制与真挚
诗歌以“星光闪闪”和“花香淡淡”开篇,用轻盈的意象淡化哀伤,却暗含逝者精神的长存——星光虽远仍可见,花香虽淡犹可忆。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与注文中“未曾见过发脾气”“经常带着笑容”的回忆相呼应,凸显了张志强师傅谦和温润的品格。诗中“遗憾”与“圆满”的并置,更形成情感张力:个体的生命虽终结,但其精神与影响已在他人生命中达成另一种圆满。

二、意象与叙事的交融
诗句与注文构成互补的叙事整体:

“微笑的灿烂”(诗)与注文中“诲人不倦的笑容”对应,将抽象的品质化为具象的温暖;

“生命旅途最后一站”(诗)与注文“静静地远去”结合,以“安详、自然”淡化死亡之沉重,强调逝者的从容与尊严;

“平凡”一词更是点睛之笔,既指张师傅作为普通工匠的身份,又暗含一种超越平凡的奉献精神——如校友所言,他以技艺培育华侨子弟,塑造了“勤俭美德”与生存之技。

三、历史背景的集体记忆
诗歌不仅是个人悼念,更是对一个时代华人工匠群体的致敬。侨中校友与“讲古仔”的补充留言,揭示了更宏大的历史图景:

张师傅是海防华埠机械行业传承的缩影,代表了广东移民以技艺谋生、育人的传统;

侨中校厂作为华侨教育的实践基地,将“勤工俭学”与行业优势结合,体现了海外华人社区的自助与团结精神;

诗中未直述的时代变迁(如越南战后华人迁徙、加拿大移民生涯),通过注文与照片悄然浮现,赋予诗歌历史厚度。

结语:平凡中的光辉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完成了一次对“平凡伟大”的礼赞。张师傅的人生“圆满”,并非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以微笑、谦和与技艺,在无数学生生命中播下种子——正如星光与花香,无形却持久。而诗歌本身,亦成为侨中集体记忆的载体,让一段跨越国界的师徒情谊与行业历史,得以在文字中永恒。

(注:诗中的细微瑕疵如句式略松散,反而更显情感的真实与恳切,无需雕琢已足动人。)来自DeepSeek)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编者 (IP: 192.168.1.1) on September 05, 2025 at 07:10 PM MDT #

留下评论 | Post a comment:
  • 输入评论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点击“提交”
 

<< 返回

 
 
网站浏览点击数统计: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