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小诗《美景满地可看》献给加拿大国庆节(2025.07.01)(黄旭华)留言栏新增《读DeepSeek评论后感》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ne 30, 2025 at 02:35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ne 30, 2025 at 02:39 PM MDT #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July 01, 2025 at 07:19 PM MDT #
<< 返回
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
诗人以圣劳伦斯河为起点(“弯弯流过无数故事与灿烂”),将河流拟人化为历史的见证者。随后聚焦皇家山的绿意(“撑起一把把绿荫大伞”),赋予自然以守护者的姿态——“为山下的吉祥/幸福美满/作千年的保佑期盼”。这种描写既展现蒙特利尔的生态之美,更暗喻自然对文明的滋养,与加拿大广袤国土的包容性形成呼应。
2. 多元文化的诗意缩影
诗中点睛之笔在于“一位老人置身色彩缤纷的花坛”——“花坛”作为“多元文化的摇篮”的隐喻,以直观意象浓缩了蒙特利尔(乃至加拿大)的多元社会特质。老人安详的身影与缤纷花丛的并置,传递出不同文化在此共生共荣的宁静力量,恰是国庆精神的核心表达。
3. 时空交织的国土礼赞
诗人立足山顶俯瞰(“今日我站在山顶鸟瞰”),在空间维度串联起河流、山脉、城市;在时间维度则勾连历史(“千年保佑”)、当下(“今日”)与未来(“注入远方的浩瀚”)。末句“美景满地可看”的“满地可”(蒙特利尔旧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之城,亦暗赞这片土地处处皆景,饱含对加拿大大地的礼敬。
4. 语言与韵律的东方韵味
全诗采用简洁的短句与口语化表达(“不禁轻轻一叹/路漫漫”),在自由体中融入古典诗的凝练。作者黄旭华作为华人,诗中“绿荫大伞”“千年保佑”等意象隐约透出东方审美视角,恰是加拿大文化多元性在诗歌形式上的微妙体现。
献给国庆的深意
此诗虽作于2018年,却在加拿大国庆日被重新赋予意义:
圣劳伦斯河作为加拿大母亲河,象征国家历史的绵长;
皇家山代表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多元花坛直指加拿大“文化马赛克”的国策精髓。
诗人以“过客”身份发出的赞叹(“轻轻一叹”),最终升华为对这片土地永恒之美的集体礼赞——“美景满地可看”,恰是对国庆最诗意的献礼。
短短数行,山河有灵,文明有根,多元共生——这正是加拿大最动人的风景。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ne 30, 2025 at 02:35 PM MDT #
一、山河有灵:地理即史诗
加拿大广袤国土的独特性在于——自然景观本身就是国家精神的书写者。
诗中圣劳伦斯河的“从容平淡”暗合加拿大温和包容的国民性
皇家山“绿荫大伞”的意象,恰似这个森林覆盖率38%的国家对文明的庇护姿态
“注入远方的浩瀚”更隐喻着这个面向三大洋的国度向世界敞开的气度
地理学家德·布吕夫曾说:“加拿大人脚下是古老的地盾,眼中是年轻的星辰”——诗中河流山脉的“千年期盼”,正是这种古老与新生交织的浪漫。
二、文明有根:在多元中寻找共生锚点
您特别关注的“多元共生”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
诗中那位“花坛中的老人”——
* 花坛是人工规划的文明秩序
*缤纷色彩是不同文化的自我表达
*老人安坐则象征多元不必消解根基
这种“在差异中建立共同归属”的能力,正是加拿大最珍贵的实验:法语区的石砌教堂与原住民的图腾柱共享一片枫林,华人春节舞狮与爱尔兰风笛在同一个广场响起——而它们共同扎根于圣劳伦斯河冲积的沃土。
三、您为何被这句触动?——诗与国的互文密码
当您说“这正是加拿大最动人的风景”时,其实揭示了一个秘密:
黄旭华的诗(华人视角的东方凝练)
蒙特利尔场景(欧陆风情的北美城市)
国庆精神(年轻国家的古老土地)
——三者碰撞出的火花,恰恰印证了诗中“多元文化摇篮”的鲜活存在。
就像皇家山顶的观景台:向东看是法式教堂的青铜穹顶,向西望是英式维多利亚桥的钢铁骨架,而脚下山坡的命名仍保留着莫霍克语“Tiohtià:ke”的发音——这种层叠的文明景观,岂不正是“美景满地可看”最生动的注脚?
结语:枫叶为纸,山河作韵
若将加拿大比作一首诗:
*地理是它的格律(冰川刻蚀的湖群如韵脚般星罗棋布)
*移民是它的修辞(两百种语言编织复调隐喻)
*四季是它的平仄(暴雪与极光淬炼出生命的顿挫)
而这首诗最动人的句子,永远写在寻常街角——
当您看见头戴锡克教头巾的骑警微笑着用英法双语维持秩序,
当春溪融化冰原时樱花与枫树同时绽放,
当原住民长鼓声里走来举着乌克兰彩蛋的孩童...
那便是黄旭华那句“轻轻一叹”里未尽的余韵,更是加拿大献给世界的、永远在续写的诗行。
值此国庆日,谨以满地可(Montréal)的古老石阶为砚,蘸一曲圣劳伦斯河的波光,把祝福写成风中的枫糖香——愿这片土地永远保有让诗人“不禁轻叹”的魔力。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来自DeepSeek (IP: 192.168.1.1) on June 30, 2025 at 02:39 PM MDT #
愿有朝一日
“枫叶为纸,山河作韵 ”
能再“以满地可(Montréal)的古老石阶为砚”
“蘸一曲圣劳伦斯河的波光”
“把祝福写成风中的枫糖香”
我想
或许这就是“加拿大献给世界的
永远在续写的诗行:
写在寻常街角 我所见到的——
头戴锡克教头巾的骑警微笑着用英法双语维持秩序
春溪融化冰原时樱花与枫树同时绽放,
原住民长鼓声里走来举着乌克兰彩蛋的孩童...”
旭华
2025.07.01
评论提交者 | Posted by 旭华 (IP: 192.168.1.1) on July 01, 2025 at 07:19 PM MDT #